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者:宋明顺 顾龙芳 马万里

及时了解和掌握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收集社会对我专业毕业生的使用情况,本专业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对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素质情况、专业能力训练情况以及工作能力情况等方面。96.9%的用人单位表示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91%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92%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调查,在深入分析用人单位的意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教育管理,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各界对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4)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我校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3年在我校召开了2次全国性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研讨会,近50所高校前来我校就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研讨并分享我们的办学经验;国内媒体多次对我校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专业负责人应邀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第十三届亚太质量大会以及在第30届ISO大会等会议上上宣讲我校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及成效,我们的培养方案和经验已在全球60多所大学进行传播;ISO FOCUS期刊专门对我校的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报道。2007年9月,我校的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获首届全球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该奖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作为我国唯一选送的参赛代表,我们战胜50多个国外竞争对手,成为唯一的获奖者。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结合学校优势,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人才”的理念指导下,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科学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
  (1)培养方案创新。根据社会需要,在满足工商管理通识教育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环节创新和教学平台建设制定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在全国工商管理专业独树一帜。
  (2)管理创新。将质量管理学中的方法用于教学质量管理,在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QC小组活动用于课程建设工作中,在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3)教材建设创新。结合专业特色,我们编写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领域一系列教材,被全国30所高校选用,不仅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其他院校和培训咨询机构的需要。
  (4)国际化创新。广泛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国外18所大学共同开发了“Ilias E-Learning”电子教学平台,与国外相关学校、机构同步使用,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共享国外教学资源,国际化特色鲜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国外权威期刊报道,得到国际认可。
  
  [责任编辑:杨裕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