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者:宋明顺 顾龙芳 马万里




  摘要: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开设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特色方向,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特色教学计划”、“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平台”和“特色教材建设”加以体现,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法则,为此,国家提出实施“国家质量振兴和品牌战略”,以保障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浙江省委也提出“联动推进技术跨越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以保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有效实施。培养高层次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人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中国计量学院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目录下开设“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方案日臻完善,并通过“特色教学计划”、“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管理”和“特色教材建设”加以体现,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一、特色教学计划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是设置在工商管理专业目录下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向,我们在满足专业通用要求的前提下,构建了具有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
  
  1、特色课程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强调工程背景,增加了大学物理、机械、电工电子、工程制图等工科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体现专业特色,设置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质量认证等核心必修课程。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教学内容,如质量认证蓬勃发展时期,我们逐步增加了“质量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课程;我国加入WTO后,以“技术法规、标准、认证、认可”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技术壁垒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我们适时开出了“WTO贸易技术壁垒”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因而形成我校的课程体系特色(见表1)。
  
  
  2、特色讲座
  进入21世纪以来,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得到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的新理论和方法。同时,国家和省市政府管理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标准化、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领域的政策、措施和方法。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这些前沿知识和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我们开设了由12个单元构成的专题讲座。讲座授课人员多数为国内外知名专家、政府权威部门管理者、著名企业家。
  
  二、特色实践教学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具有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特点,对实践教学有特殊的要求,我们是通过特色实践环节,通用实践教学特殊要求、特色实践基地建设、特色职业证书培训等来满足这些特殊要求的。
  
  1、特色实践环节
  我们在教学计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设置了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认知实习、统计控制软件实习(见表2)等环节,并提出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要求,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要求,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通用实践教学特殊要求
  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工商管理专业通用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如下特殊要求:①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和相关部门实习;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以实践性题目为主并与标准化、计量管理、质量管理及认证相关;③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3、特色校外实践基地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校外实践基地选择的合作单位必须在标准化、计量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方面有突出业绩。学院先后与国家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华立集团共建华立管理学院;在杭州卷烟厂和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的主要场所,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为学生提供特色职业资格培训
  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我们为该方向的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学生毕业时大部分都考取国家注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另外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支持下,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还获准在校期间申请参加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考试。这些环节都极大地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特色教学平台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教学平台成为拓展学习领域、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我们在“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的教学活动中构建了“质量管理、质量认证”和“国际标准化”2个电子教学平台。其中,“国际标准化”电子教学平台(Ilias E-Learning Plat Form),该平台是由欧盟资助的“面向市场和企业的国际标准化”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由包括我校在内的18所大学共同合作完成。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基础理论,标准化技术方法,标准化经济学分析,国际标准化,主要国际标准机构和区域标准机构,欧盟标准政策,标准、法律、知识产权,质量认证,计量管理,内部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等,内容图文并茂,全英文编写,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四、特色教材建设
  
  特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特色教材的建设,我们利用自己在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面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积极编写出版教材,从2000年以来,共编写出版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面的教材编著20多部,其中国家“九五”、“十五”规划教材各1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各3部,浙江省重点教材5部,这些教材的编写出版,保障了特色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五、取得的成效
  
  我校从1996年起开始招收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的全日制本科生,现已招收了12届共计1372名学生,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专业特色也因此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同。
  (1)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截止到2007年8月20日,本专业共毕业学生874人,平均就业率在93%以上。从就业单位来看,除攻读研究生和录用为公务员的学生外,76.6%的毕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管理工作。
  (2)学科竞赛彰显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先后在全国和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ERP企业模拟沙盘大赛、全国ITAT就业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骄人成绩。
  (3)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为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