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周尚意 朱华晟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教学创新体系;功能要素创新
一、引言
人文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其学科任务不仅是刻画认识空间,还发展为对空间的解释。学科认识论、方法论和技术方法也不断丰富。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大学教学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不少高等院校正在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人才培养体制也相应地发生变革,大学下设的院系更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地理学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身份比过去更鲜明,学生择业由从事地理教育为主转向行政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然而,与其他具有交叉关系的学科(如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城市规划等)相比,人文地理学教育在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使得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较大的危机。不少高校相继提出并实施人文地理学改革方案。这些教学探索主要涉及课程内容体系调整和教学模式(方法)改革,并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多数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多年的教学实践,立足本校(以下简称“北师大”)面向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定位,结合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试图通过构建系统的本科教学创新,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文地理学人才。
二、教学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有学者提出“教学创新体系”的概念。在已有的研究中,学科(课程)教学创新体系以传统教学体系构架为基础,主要涉及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的本质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创新。本文认为,构建教学创新体系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该体系应该包括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等三个结构性要素。就人文地理学而言,教学创新体系三大构成要素的内涵分别如下。第一,主体要素层,教学创新主体不仅包括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还包括教学辅助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择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或高年级研究生作为助教)和学生。第二,环境要素层,主要是通过开拓并整合专为人文地理课程教学所需的人(教师)、财(教学经费)、物(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建立促进教学创新的制度(如职称晋升制度)及机制(如教师——学生——教辅人员互动机制)。第三,功能要素层涉及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体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测评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创新(见图1)。
三、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实践
长期以来,北师大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主要承担着地理教育人才培养的职能。自从学校实施向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人文地理学开始构建教学创新体系,以适应专业人才教育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1.环境条件建设
(1)聘请国内外专家,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近年来,人文地理专业先后聘请了1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其中包括著名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创始人段义孚在内的4名美国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组成课程教学智囊团。这些教学智囊不仅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与意见,还定期走进课堂现场。其中有十名专家先后单独或与本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了人文地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开放的国际视野深受学生的好评与喜爱。
以教学智囊团为基础,突破“一师一课”的传统模式,强调“团队作战、以老帮新”的理念,优化教学团队结构。现已建立起由两名资深的老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指导,三名学术能力强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为教学骨干,若干名年轻教师为后备力量的教学梯队。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为中青年型,正处于积累厚实且精力充沛的阶段。
(2)装备室内实验平台,建设野外实习基地
现已建成人文地理学校级重点实验室,配有专业制图软件及绘图工具、城市遥感影像资料、专项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电子教学资料等,并搭建起人文地理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以及中国大陆第一个野外实习网络平台——“人文地理学野外虚拟实习网”。实验室制定并实施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实验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
人文地理教研室与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城区十几个街道办事处、天津泰达集团、苏州新区管委会、苏州东山镇政府、上海浦东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已在北京和苏州东山正式建立了北师大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本科野外课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吸纳多渠道资金,充实教学研究经费
教学及教学类研究经费不足是国内人文地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野外考察费用日益攀升的现实状况也使不少高校不得不减少野外教学量。北师大人文地理教研室得到校内外多方支持,在教学经费上力保野外课堂持续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申请面向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校内的教学研究项目以及教师的学术科研项目,为激励本科生的创新活动、培养其科研和应用能力提供财力支撑。此外,人文地理学教研室还分别与经济学院、文学院、心理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校内相关院系合作,开展教学联合创新项目。
(4)激励教学创新投入,建立师生互动反馈机制
在日益关注教师科研能力的国内大背景之下,高校更需要为学科教学创新体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北师大现实情况来看,年度人事考核除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有明确规定之外,还通过学生网络评价系统和督学评价等手段,来检查教学效果。教师职称晋升资格认定中,对于课程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等方面均有所考虑。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励教学创新活动。
人文地理学教学创新体系关注到师生互动原理。在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同时,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如虚拟论坛、定期座谈等)和教学环节(如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并完善教学活动,再反馈给学生。通过这种互动反馈,不仅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还能找准教学创新的方向,也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