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人体结构学精品课程

作者:景玉萍 郑建国 梅盛平 陈军芳




  [摘 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举措。本文探讨了我院在构建精品课程的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考试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人体结构学 精品课程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体结构学教学内容。从人体解剖学到组织胚胎学,其知识信息量不断增加。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地解决内容增多与学时减少的矛盾、如何把握传统知识的传授与现代新技术结合、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人体结构学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决策,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在实施人体结构学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院于2007年申报并获得了“省级精品课程”。本文论述了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实践经验和体会,以期对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其他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有所裨益。
  
  (一)科学整合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优化组织原则
  
  目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在国际上基本是合并教学,而国内大多数院校还是分科教学。近几年来,随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重的增加,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对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对医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根据发展的需要,我们吸取国外经验,首先把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科学整合,编写成《人体结构学》教材。将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集于一体,把两者融会贯通于一条形态结构主线上,从内容的本质去理解其形态和位置,从而了解其基本功能原理,让学生初步接触疾病发生的本质。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从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入手,大胆地删除了与培养目标不相符的内容。如颅骨的繁琐骨点名称,脑干内神经核的名称与位置,以及脑与脊髓的一些结构名称、位置等,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进新教学之中。授课时结合临床,利用结构学基础知识,解释临床学科疾病原
  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1.更新教学理念。创建精品课程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它包含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共享、立体化教材编写、强化实践环节、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教育理念的更新等。在创建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传统观念,它遭遇新旧教学理念的撞击。我们在教改中,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入手,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逐渐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引导;教师不只是简单地讲授专业知识,更要有广泛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的基础了解临床学科及其新进展,能开通网络答疑热线等,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其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做学生的楷模。
  2.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法,将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改革实验教学。结构学实验教学因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像中专那样,以教师示教为主,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的机会比较少,也不能像医科大学那样,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解剖尸体进行观察。为此,我们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法,除神经系统总论和四大基本组织在教室上理论课外,其它的内容在实验室实行小班教学,将课堂搬到实验室,确定“学生预习——教师讲解提示——学生观察标本——教师指导检查——学生复习——教师小结”6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这样,既解决了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又增加了学生观察标本教具的时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其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时俱进,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结构学为典型的形态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需要大量的标本、模型、挂图配合,教师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差。利用多媒体手段正好可以变呆板的平面挂图为清晰活动的立体画面,将细小结构放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我们力求保持和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在利用计算机优势的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使学生快速正确理解人体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加深记忆。如:活体观察利于表面解剖、模型演示利于感官的直接刺激、图谱和挂图的简便有效以及板书的条理有序等,尤其是尸体标本和尸体解剖,可使学生深入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
  3.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互动式教学。通过网络课堂进行远程教学,成功实行了网上辅导答疑,网络教学评议,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师生间的交流。开发网络教学模式,实现网上课件下载、网上实验、网上答疑、网上答题、网上图库。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人体结构学的实验学时比重大,占本课程总学时的45%。为了满足实验教学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先后投入150万元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结构学实验室现有大型标本陈列室一个、模型陈列室两个、挂图室、切片室一个、多媒体解剖实验室7个、显微镜室5个及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室1个。现有标本、模型、尸体、显微镜、显微图像、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投影仪等仪器,价值200多万元。
  
  (五)建立综合测评体系,坚持知识、能力、技能并重的原则
  
  为了科学、真实、全面地检验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这两个方面的情况,体现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考试内容要体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改革的精神,体现“讲一学二考三”的思想,要加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考核的分量。命题上要遵循这样两条原则:一是测验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二是要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分析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提高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为适应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课程组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实践考核方式。标本、切片考试全部采用电脑进行,客观地评定实验课成绩,最大程度地减少应试教育的束缚,既减少了标本的消耗,又提高了考试效率。课程考试的总成绩中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基本达到各占一半,做到平时提问、作业与实验报告、期中考试的情况也都在总成绩中反映出来。实践证明,通过平时、期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和技能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手段,既检验了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又检验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
  
  (六)加强师资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力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多年来为了造就一支合理的教师队伍,我院在师资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许多有效的工作。
  1.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牢固树立“以德为魂”的办学理念和“教师行为无小节”意识,对青年教师灌输和强化“教育是事业、是科学、是艺术,其意义在于献身,价值在于求真,生命在于创新”的思想。在经常性教育中,青年教师应正确认识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角色特征,明确教师个人修养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崇高德行对学生成人、成材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