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课程设计原理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吴文标




  关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原则。是指人与人关系的自觉行为原则,主要地体现为道德课程。这一原则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或左右。例如,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人的待人行为;又如宗教在信仰上是唯心的且具有欺骗性,但是在待人行为方面或对待社会的态度方面所宣扬的善和自我修身养性是十分可取的。在将其纳入德育课程设计时,可以采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对于培养合格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诚信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提供的数据要真实、精确,这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在德育课程内容中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关于“塑造个人行为习惯”的范畴。个人行为习惯主要是指可经过后天塑造出的品质。如毅力、勤、俭、自律、逆境磨难不气馁、顺境戒骄戒躁、情感、胸襟、正气、勇敢、果断、细致、兴趣爱好、行为举止端庄、应急反应等。设计课程应能通过反复地训练,使学生在上述方面的行为形成习惯。这些习惯或品质是左右一个人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本科教学阶段,应该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不应放任自流。
  关于“促进德育思想创新”的说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自身的发展与成功具有关键性作用。而落后陈腐观念则容易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个人乃至社会发展。例如,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三纲”,在维护中国几千年封建体制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终遭至革命的荡涤。因此,在进行德育课程设计时,应该采用开放的政策和发展的眼光,向学生传授的德育思想,应适应社会不断地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说,德育教学不能只是给学生讲授字面意义,而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将良好的思想品德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4.体育课程设计原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而不是强调体育竞技。所以,在设计体育课程时,可不必考虑器材和场地的限制,而应遵循因时、因地、因人而设定具体项目原则,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促使其健康成长的目的。
  5.美育课程设计原则。这里讨论的美育课程不包括绘画等美术、音乐、舞蹈等创作课程。美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使学生明白什么能够让人产生愉快的情感。因此,美育课程设计应遵循下列13项原则:宣扬创建美好的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关系的和谐;训练学生习惯于使用令人愉快的文明语言;训练学生习惯于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塑造美好的气质;训练学生习惯于保持健康体形、装扮整洁,塑造美好的形体;训练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美与群体美的关系的能力,构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美好社会;训练学生习惯于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创建美好的个人和大众生活;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创造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美育教学课程应该贴近生活实践;美育教学课程应该符合民族文化潮流;正确处理审美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美育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美育创新能力。
  运用上述课程设计原理,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或自学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学有专长的优秀毕业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