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万方秋 唐 左




  摘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培养途径与效果评价等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为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模式
  
  我国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旅游类高等院校(包括专业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下同)的数量为574所,比2003年增加了80所;2004年旅游类高等院校在校生为274701人,比2003年增加了37.6%。
  在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培养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旅游教育界和旅游业界多年来一直为“供需错位”问题所困扰,一方面,我国各级各类旅游院校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人才中的不少人或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眼高手低”等各种原因纷纷离开旅游业。有的饭店人事经理抱怨说,面试时来了三四十人,到店不足3个月仅剩下三四人。如果旅游人才的“供需错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和旅游人才的浪费,而且会影响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将我国建成旅游大国宏伟目标的实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构建合理的旅游人才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下面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人才的培养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专业设置
  
  探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首先探讨旅游类院校的专业设置。为方便起见,本文将培养旅游人才的专业称为“旅游相关专业”。
  普通高校与旅游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有旅游管理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等两个旅游相关专业。较多的高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1)专业或专业方向广泛。我国高校与旅游相关的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在地理、历史、管理、经济、园林、社会、建筑等院系中皆有分布,这是旅游业高度综合性与强烈关联度的反映。(2)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由于旅游业发展迅猛以及旅游业的高关联度特征,很多传统学科参与到旅游人才的培养中,但各传统学科办学主体难免对旅游业特征与旅游人才培养规律在认识上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旅游相关专业的应用性特征缺乏认识,使得旅游人才的培养脱离实际。在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之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参照本科院校的做法设置旅游相关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自然也受到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职高专旅游相关专业设置教育部2004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有12个旅游相关专业,分属三大类、五类(见下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目录中专列了19大类之一的旅游大类,这一方面反映了旅游相关专业应用性与职业性强的特点(因为目录中的专业设置主要考虑了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打破了按学科分类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了对旅游人才需求量大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对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视。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相关专业设置目前,学校在外国语学院设置了旅游英语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其主要依据是:(1)符合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旅游市场及其岗位群的需要。多年来,广东省的入境与出境旅游人次等多项旅游指标居全国首位,“珠三角”的高星级酒店、以主题公园为特色的景点开发、旅游社等各方面发展均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学院所处的广州市和珠海市的入境旅游人次长期以来分别居全国城市旅游第二位、第五位,外资旅游企业数量多,大量需求外语导游、领队、懂外语的旅游营销和管理人才。(2)旅游业涉外性强,旅游人才需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加强外语教学可以体现专业培养特色,增强人才的就业竞争力。(3)珠江三角洲的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和景区开发的发展程度较高,设置专业口径较宽的旅游管理专业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同时,学院根据各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对人才的需求量选择专业方向,如将酒店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较好地坚持了适应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培养目标
  
  类型旅游相关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除了研究生教育培养极少数理论研究型人才外,各学历阶段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类型均应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培养为地方旅游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多数应属于应用型人才之中的技能型人才类型。
  层次旅游相关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可按层次划分为低层次服务操作型人才、中高层次操作服务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属专科层次,所以,高职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宜定位于中高层次操作服务型人才、基层与中层管理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专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将逐步下移。当然,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将来也可能举办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层次也会相应提高。
  
  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其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所在。学院致力于构建符合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建立职业导向性的课程结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由综合素质课、专业技能理论课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等三大模块组成,三者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摆脱了普通本科专业传统学科导向型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模式。
  其次,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旨设计课程与教学内容。如旅游英语专业除了为期半年以上的旅游企业实习外,还单独开设了旅游英语口语训练、旅游英语应用文写作训练、英语导游讲解训练、酒店服务技能、旅行社服务技能、旅游市场调查等技能实践课。专业技能理论课的教学坚持基础理论知识适度、知识面较宽、以应用为目的、加强针对性与实用性等指导思想,如将海泉湾度假城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旅游市场开拓策略等作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教学案例,在讲授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等课程时,及时补充“珠三角”地区外资旅游企业的新进展、广东省大型旅游集团的新发展、中国会展旅游的新动向等贴近现实紧跟时代的内容。
  再次,将职业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两个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已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酒店职业英语考试、中级英语导游考试内容相衔接,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不经培训与过多复习就能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书(中文或英语)与酒店职业英语证书,达到领队和中级英语导游的参考水平。
  
  培养途径
  
  由于高职院校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限,所以应与社会其他有关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旅游企业是旅游人才的需求主体,旅游企业在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多种优势,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主要有:(1)了解旅游人才需求数量、质量等信息,可参与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2)可提供完全真实的旅游职业环境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3)可为教师提供应用性科研课题,成为教师挂职锻炼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场所。(4)可为高职院校提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对旅游企业的作用主要有:(1)学生实习可为旅游企业节省劳动力成本,并且旅游企业可以选择录用较优秀的实习生。(2)可为旅游企业节约人力资源培训成本。(3)可利用人才优势为旅游企业诊断经营中的问题,并为其提供对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学院旅游相关专业已在广州、珠海建有多家实习基地,与珠海市海湾大酒店(五星级)达成了“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协议,并正与海泉湾度假城(目前已有3000多职工)商讨“订单式”培养模式,另有多家知名国际旅行社经常在假期聘请我院相关专业已获导游证书的学生担任兼职导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