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

作者:李新生




  摘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在就业机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就业机制,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机制;创新
  
  就业机制是指由多个结构或变量组成,遵循一定的方式对就业行为和就业现象产生影响,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相互联动过程及其运行系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需要在就业机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为高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深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已经显现出就业市场的导向作用,但高职院校的就业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还不相适应。
  就业工作管理人员市场就业意识不强受计划经济用人制度的影响,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就业意识还不够强,在就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等、靠的思想,希望用人单位主动上门,缺乏走出校门主动联系企业、主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创新意识,高职学生就业的市场营销理念没有树立起来,市场化就业模式还没有建立,学生就业基地建设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市场化就业的职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随着市场化就业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市场化就业的特点也日益显现出来,高职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也更加突出。教育部2002年发出《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之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得到了重视与加强,但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还停留在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形势与就业求职技巧教育的层面,与市场化就业相适应的职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与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培养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运用。
  市场化就业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还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与市场化就业接轨的就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学生就业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与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应当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关心与关注,但目前高职院校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科学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没有建立并发挥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受到较大的影响。
  缺乏市场化就业的管理手段随着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化就业管理工作在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多样、程序上更繁琐、任务更艰巨,因此,只有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适应市场化的就业形势。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建立起来,很多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服务与管理上,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就业成本较高,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与管理效率较低。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
  院校学生就业机制的必要性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是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需要市场机制在高职学生就业与人才流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人才资源配置作用。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我国大学生就业格局明显地呈现出就业市场化特征。人才市场逐步发育成熟,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计划用人机制被基本摒弃,就业市场化格局已不可逆转,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人才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加速流动,供求矛盾显性化。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明显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才配置的体制性障碍与功能性障碍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单位与人才市场之间不能有效地传递人才供求信息与质量信息,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建立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是实现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与和谐就业的客观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职学生的基本权利。从资源的角度看,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获得了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职院校不仅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要建立起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就业机制与就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学生就业工作还没有摆到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现有的就业管理体制与就业机制影响着高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生就业机制,可以为高职学生就业消除制度性的影响,为高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平台,提高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高职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就谈不上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会失去生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为人的劳动能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人的劳动能力一旦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人就获得了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劳动能力获得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人要获得劳动的权利。因此,高职学生作为优质人力资源要获得全面发展,必须获得就业的权利,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实现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才能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生就业机制就是要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制度优势,通过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就业管理制度,组织人才资源信息调查,加强人才信息服务建设,以信息化引导与促进就业,建立与用人单位和人才资源市场的互动,实现人才输出与输入的有效对接,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高职学生做出科学的职业定位与职业选择,实现高职学生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构建与市场化就业相适应的高职院校就业机制的对策
  
  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市场化就业的发展趋势,树立市场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就业管理机制、就业服务机制、就业激励机制、就业指导机制与新型的就业模式。
  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就业为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职人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率统计制度。就业率是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前景的直观反映,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的综合实力。学校要对初次就业率、年度就业率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研究出台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对策与措施。二是要建立学生就业率与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水平评估相结合的制度,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专业设置、招生、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就业率高的专业就多招生、多投入,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就业率低的专业就少招生、少投入,甚至停止招生,同时加大对就业率低专业的改造与提升。三是要建立科学的就业率公布制度。学校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引导学生选择就业率高的专业就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