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国外高职教育公共文化课程设置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作者:姜本红
国外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趋势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各有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文化课程的设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教育成为越来越重视健全人格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上几个发达国家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发展态势给我们提供了如下启示: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始终指向人的发展,职业教育也是这样。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开放化、国际化的良好态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尤其要摆正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位置,要以人为本,结合时代、社会、地域等各方面的需求开设出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使课程在满足不同职业需要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如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衡量与评价,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朝着社会发展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那种急于求成,一味强调市场需求,重技能、轻素质的做法是错误的。
拓宽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范围,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应开设哪些课程是人们争论的热点话题。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全球化、网络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提高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竞争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加大人文课程的分量,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各国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日本、韩国、美国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分在日本占28%,在韩国占30%,在美国占13%~25%。21世纪的新文化以融合化、网络化为特点,必然会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因此必须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人才规格的要求设置课程,着力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
遵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原则,重新调整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课时的比例学习年限、总学时是个常数,因此,要充分地调查研究,在了解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文化课、基础课的比例,要遵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原则,注意保持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均衡,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有个性的人格,可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要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非技能性能力的培养,这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孟雅杰.中外工科院校几种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2]王艳玲.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职课程改革特点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6).
[3]阮艺华.培养“就业者”为目标的韩国高职教育模式[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5,(3).
[4]施雨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基本特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5]北京高校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专家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0,(3).
[6]马庆发.德国高等职业教育面面观[J].外国教育资料,1998,(3).
[7]杨近.美国社区学院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长春),2000,(5).
[8]乐传永.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1,(5).
作者简介:
姜本红,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语文教研室主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