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比较

作者:徐瑾劼




  摘要:与古老的学徒制度相比,现在的学徒制度形式更加灵活,内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深化和延伸。当今世界,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与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度都很有特色和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对它们做一些比较。
  关键词:英国;澳大利亚;学徒制;比较
  
  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澳大利亚
  新学徒制的背景及进程
  
  英国于1993年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度(MA)计划,此后学徒数量不断攀升,从1996~1997年度的6.46万人上升到2000~2001年度的17.65万人,学徒的就业率也有大幅提升,截止到2000年已达85%。澳大利亚于1996年引进新学徒制,随着政府的更替,霍华德(Howard)政府将学徒制与受训生制合并,统一称之为“新学徒制”。1999年,澳大利亚开始实施新学徒制计划,到2002年,大约有33.6万名学徒参加了这一计划,人数是1995年(13.5万)的一倍多,其中93%的新学徒毕业后3个月被录用,2004年底,就业学徒达20万人左右。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有40万人参加新学徒培训。
  从发展进程看,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起步比英国现代学徒制稍晚,从取得的成效来看,虽然两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澳大利亚参加学徒培训的人数以及学徒的就业率都高于英国。尽管两国的学徒制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针对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但其内涵还是有所区别的,了解这些区别可以对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所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多维度比较
  
  (一)实施动机比较
  英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最直接动机是解决中等技术水平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动机则是使职业技术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
  20世纪初,英国国力开始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人们普遍认识到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英国没有像美国、德国那样给予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足够的重视,培训机构不足以及青年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1991年,英国政府发表《21世纪教育与培训》白皮书,指出要在16~19岁的青年中推广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技术教育脱离工商企业实践的弊端。因此,现代学徒制较传统学徒制的内涵有了延伸,突破了传统的手工业领域,向许多新兴领域扩展,诸如旅游服务、商务管理、信息技术等。
  澳大利亚实施新学徒制的动机则是“以人为本”,注重对青年人自身潜力的挖掘与发展。首先,“新学徒制”给青年人提供机会,开辟了新的培训途径,青年人除了可以得到发展事业的技能和工作经验外,还可以获得全澳认可的职业证书和就业机会,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其次,解决青年和中年人失业问题。在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上,两类人的失业率最高,18~24岁的青年人由于能力有限、缺乏工作经验而失业,45岁以上的人则容易成为长期失业者。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有40万人参加学徒培训,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占20%。
  总之,不论是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还是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都是为了应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以及解决本国青年失业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澳大利亚希望通过新学徒制为青年人甚至是中年人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英国则希望通过现代学徒制带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二)培训框架比较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培训在本国不受国家法规的管制,各行业的学徒制度没有统一的学徒培训框架,雇主可自行决定培训期限、内容与标准,因此导致行业间、地区间的差异巨大。除了学徒可获得相应水平的国家职业资格和关键技能外,各行业的培训组织还可自行决定是否有附加培训,弹性较大。
  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则是在一个全国统一的培训框架下开展的,新学徒在以统一框架指导下的“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为基础的新学徒培训项目下完成培训,获得相关行业认可的技能。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标准与能力标准是高度统一的,其要求都在“培训包”里,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培训标准与考核评估标准三大部分。“培训包”由国家级产业培训委员会开发,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总之,相对于澳大利亚而言,英国没有统一的、法定的培训框架。
  (三)证书的融通性比较
  英国现代学徒制在证书融通上更侧重于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国家职业资格(NVQ)与全日制职业性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s)以及全日制学术性高级水平资格(A-level)可沟通并等值。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在证书融通上更侧重于对学分制度和先前知识的认可。为了动员青年人积极参与新学徒制度,政府规定,新学徒将和雇主签订正式培训协议,学徒期满可以获得全国认可的、与学历文凭互通的资格证书,根据实际能力和优秀表现可以获得高级文凭,将来仍可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学习,其先前的成绩和证书可以算入认可的学分,为受训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节省了时间,避免了重复培训。
  
  总之,证书的融通性可以折射出两国不同的价值观取向。英国更侧重于给学徒选择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澳大利亚更强调个人的广阔发展。英国在文化上更重视传统学术而轻视技术,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相互矛盾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希望更多的16岁青年接受全日制教育,另一方面又鼓励他们参与现代学徒制,工读交替。澳大利亚更加注重技术立国,在澳大利亚,青年人高中毕业后30%进入大学深造,其余70%毕业生中大多数选择职业技术教育。
  (四)政府培训目标与资助侧重点比较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过分注重受训者的数量与培训规模,政府在现代学徒制资助中实施定量配给制度,即以一定的资助数额实现培训一定人数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者受刺激性资助的驱使。各行业雇主得到的培训补助金各异,主要取决于:(1)企业或培训基地的规模,规模越大越有可能成为政府资助的对象。(2)对该行业培训总成本的估算。(3)技能供给在该行业中显现的重要程度。有数据显示,2002年零售业的学徒补助金最低,约4000英镑,而工程业的补助金最高,约1.2万英镑。
  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则更注重市场导向,政府是根据市场需求、新学徒的就业率与收入水平进行资助的,这样可以激励培训者提高培训质量。(1)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手段为杠杆进行管理,对社会急需的职业培训政府重点支持,拨款高于其他职业。比如印刷工短缺,对印刷专业的培训每小时拨款10元,而对商业培训每小时只拨5.5元。(2)对培训机构的资助主要根据学员结业后的就业率高低与收入多少确定。(3)对招收学徒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总之,由于两国政府对培训目标的侧重不同,导致资助的侧重点不同。总体上,英国政府过分强调数量的实用主义政策导致施训方为得到补助敷衍培训,学徒培训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澳大利亚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理性并有效。
  (五)课程特色比较
  英国现代学徒制课程强调“关键技能”(通讯能力、数字运用能力、信息技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关键技能培训与具体工作缺乏联系,导致关键技能培训在现代学徒制中实施困难。
  一是缺乏对关键技能的统一认识。国家培训组织NTOs(National Training Organizations,简称NTOs)、发证机构(Awarding Body)、产业组织、雇主、培训机构、培训师、评价者以及受训者本身对关键技能培训的目的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雇主和培训专家明确认为现代学徒制培训框架中只有与职业相关的部分才属于行业培训的范围,雇主们则认为关键技能培训是对学校教育不足的弥补,所以他们没有义务实施,还有人认为这些特殊的关键技能与学徒培训的工作岗位无明显相关性。二是行业培训框架缺乏行业对关键技能特殊要求的说明,各行业未能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对关键技能的内涵作出具体解释与说明。英国现代学徒制课程的多样性也导致部分课程内容重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