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作者:龙凤姣 杜祥培 高静萍




  
  女子职业教育实践促进了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成熟
  
  每—种职业教育思潮都对职业教育运动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推动作用;反过来,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又刺激、催发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思潮的形成。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与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实践和运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教会女子学校首倡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风,使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更趋成熟。
  清末的实业学堂成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而教会女子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先河。教会女子教育起步之始即与女子职业教育相结合,突破了传统女子教育“贤妻良母型培养目标的窠臼。最初的教会初等女学开展的职业培训是培养女布道员。在1906年以前,基督教在华系统共培养出543名女神学生,她们多担任教会学校的布道员或教员。中等以上的教会学校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发展方向,首先培养了一批女性师资。不少教会女学设有师范科,3所最负盛名的教会女子中学上海圣玛利亚女校(1881)、上海中西女塾(1892)、北京贝满女子中学(1895)等,都是早期的女教师摇篮。圣玛利亚女校早期以纺织、缝纫、园艺、烹调为主,1908年增设了琴科和师范科;成绩优异者可以单科毕业。1915年,福州建立协和幼稚师范学校,上海还出现了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体育师范学校。为培养教会医院的医护人员,1894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立仁济医院附属仁济护士学校,⑥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女子专科学校,从此揭开了女性向医务职业领域进军的序幕。不久,北京的协和女医校、广州的夏葛女医学堂等教会女子医护学校相继开办,上海徐汇女中等学校也附设医科。当时的女子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医科、师范、女红、家政类,为女性架起了通往经济独立、获得职业的桥梁。从教会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般都在教会系统任职,除任职女子教育、医院,还散布于机关、商行等行业。⑦教会女学的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技巧,引导女性叩开职业之门,这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会女子学校的女子职业教育实践,促使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更趋成熟。教会女子职业教育的兴办方式、科类设置、课程教材及教育方法与途径、毕业生出路等问题,成为教育家们讨论的重要内容。
  晚清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促进了妇女的觉醒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当今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注释:
  ①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②同①
  ③同①
  ④同①
  ⑤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⑥司德敷.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1)(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⑦杨慧.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的历史考察[M].现代教育科学,2003,(3).
  作者简介:
  龙凤姣(197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教育学在职硕士。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