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意识及职责
作者:王林波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意识;职责
学生意识是学校对学生在学校的客观存在的认识,其核心是学生观,对于任何学校而言,学生观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意识,办学质量与生存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尤其如此,只有树立清醒的学生意识,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富于创造性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高职院校应该具备的学生意识
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所有学校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存在有着比其他学校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学校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在目前的经济环境及学校观念的影响下,有人认为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供学者与求学者之间的供需关系,有人认为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培养关系,有人认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管理关系,有人认为是学校与学生各负其责的法律关系,也有人认为是技能培训与劳动就业的合作关系。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职能来看,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没有完全反映出学校与学生关系的最一般的本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与学生关系的最一般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关系是服务关系,学生对学校的关系则是寻求服务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认定源于高职院校的社会需求与自身存在的动机及其对社会应该担负的责任。不妨从学校与学生关系的各个层面探讨二者关系的核心所在。
首先,从教育和教学层面来看,学生是学校教师培养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来源于社会,因社会需求而进入学校学习适应社会生存的技能。在学校里,他们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之外,还要学会做人、学会融入社会、学会自主创造、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去教育、去引导、去培养,这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否则,学校的教育职能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从社会关系层面来看,高职院校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需求相辅相成的。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劳动岗位的大幅度增加,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和城市的剩余劳动力的重新调配呈现出需求强势,正因如此,才有了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才形成了高职院校占全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局面。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生存的角度对社会需求加以重视。高职学生是以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身份走进学校的,他们代表着社会需求,他们选择了学校,而学校则是因他们的存在而不断生存、发展、壮大的,假若学生放弃对一所学校的选择,那么这个学校就将难以生存,可以说学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资源,培养学生是学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再次,从法律关系层面来看,学生入校后就构成了与校方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仅有权得到学校的教学服务,也有权得到学校的人格尊重、生命保护、生活服务与就业服务。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从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就业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建立全方位的、明晰的学生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可程度是学校管理成功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
最后,从学校生活关系层面来看,学生是高职院校校园生活的主要角色和校园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其人文素质与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学校文化生活氛围的消长。一所学校有了学生生活的加入,就会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否则将是空旷的、死寂的,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更开阔、更丰富的关系视野中,学生存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广的延伸,也有了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影响层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意识反思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中心问题,是教育的全部价值所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念,能时常唤起学校与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思考与深切关怀,从理性与责任的角度产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深刻思考,诸如学校安全问题、学生体质问题、教学管理问题、学生生活困难与饮食卫生问题、学习风气与生活习惯问题、学生就业后的生活工作状况问题等等。这些思考能使学校与学生的感情密切融合在一起,当转化为实际行动时,就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与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意识错位造成的。下面择要加以分析。
学生意识的淡薄导致学校与学生关系疏远高职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把学生的发展当作学校的生命线,因此,要真诚关心学生未来的命运,扶持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事业天地。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有不少教师的学生观念变得淡薄起来,他们平时顾及最多的是个人得失,面对学生很少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实际状况。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只会袖手旁观,抱怨学生的底子太差;当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实习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时,教师只会以客观条件有限敷衍塞责;当学生思想上、生活上出现困难时,教师熟视无睹,上课、管理、服务如例行公事,很少投入自己的情感与爱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学校感情的疏远,导致学校职能的不到位,直至损害学生的权益与学校的声誉。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一流的教育与服务质量,学生在其中应享受到多种权益,学会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取丰富的关爱与快乐。因此,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如家的温暖,体会到如沐春风的幸福,他们的潜质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个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张扬,心灵才能得到最高最远的放飞。
学生意识的简单性导致学校人文精神的缺失不仅要解决部分人员学生观念淡薄的问题,还必须注意学校办学中学生意识的简单性。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相当多的人认为,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就与学校构成了接受、服从的培养关系,教师是学校的中心,是管理者,因此,将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完全将学生置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在管理教育过程中,习惯于居高临下地训、管、压、卡,很少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尊严、理想、权益、情感、健康、个性、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在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影响和引导,忽视学生的精神道德状况、文化素质、观念情感、心理习惯等。久而久之,造成部分学生情感缺失以及人格不健全。许多调查文章指出,相当多的高职学生素质不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道德、情感方面的缺陷,其中很多人自私自利、追求享乐、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嫉妒心强、心理脆弱,狂妄自大、眼高手低,宽以律己、严以责人,缺乏同情心、难以共事。如此种种,当然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教育生活环境,他们在校园里无法感受到人之为人的真谛,无法领略除物质之外人类独有的精神境界。这是学校人文精神泯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学生观念简单化带来的后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
学生意识的错位导致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对立学校的学生意识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与学生应该是一种服务者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决定着学校的一切,而不是学校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学校工作的总要求应该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着想。在考虑决策时,宁可有利于学生不利于学校,也绝不可有利于学校而不利于学生。放眼世界,那些引导大学发展潮流的著名学府,在培养杰出人才的竞争中都具有非常感人的学生意识和学生观念。如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在接受英国女王颁奖时,学校的10个出席名额有4个分给了学生。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都设在学生宿舍的底层。而在我国,许多学校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现象。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部分学校以改革为名,以不同方式减少对学生的教育生活服务及经济困难的帮助,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在趋利思想的引导下,甚至以各种名义搜刮学生钱财,把办学的目的定位于商业化经营,把学生当作盘剥的对象,在学生择业与就业时,学校不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加以考虑,而是送出校门了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从不施以援手,而是推诿扯皮。凡此种种,无形中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推向了完全对立的境界,当出现问题时,学校埋怨学生素质差,学生埋怨学校不作为,久而久之,造成了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极大混乱。因此,反思学校的学生意识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