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旅游专业语文课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谢 芳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应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口语交际教学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平台,结合口语交际及旅游专业的特点,采用感知——创境——互动——评价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提高职业中学旅游专业口语交际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旅游专业;语文课;口语交际
  
  口语表达,对导游员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导游员引导游客参观游览,进行解说,解答游客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就无法胜任导游工作。那么,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口语交际教学这个平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
  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的职高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包括:听话、说话、复述、即席发言、交谈、当主持人、讨论、面试、演讲、辩论等。从教学内容看,口语交际的重点,集中在公开讲演式方面(比如,演讲、辩论、当主持人等),但是,从应用的角度看,日常说话式的训练需求最大,比如导游同游客之间的交际主要是日常说话式的。而且不同专业的口语有不同的要求,旅游专业的口语有其独特的词汇用语和语言结构模式,但在教材中,所有专业的口语交际教材却没有区别。
  (二)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教师虽有涉足,但却是“蜻蜓点水”;有的教师盲目应付,缺乏有序、有目标的训练。因为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缺乏研究,所以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含混其事而且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口语交际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当然更谈不上结合具体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评价标准
  在语文测试中,口语交际往往不作为评价的标准。以读写能力为主的考试卷判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设想旅游专业的学生考试考得很好,可说话条理不清,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他的语文能力是否仍旧优异?这样的评价标准是否切合专业实际?
  因此,审视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有必要调整教学思路,重构教学模式,进行高效、科学有序的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感知——重视口语交际范例的选择
  口语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或者说在浩如烟海的口语交际材料中,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什么样的材料供学生学习,这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典型范例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通过对典型范例的感知理解,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口语交际教学应走好的第一步。
  浅显易懂的口语、生动准确的导游词、灵活又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导游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针对这些要求,我们首先应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让学生领悟口语交际知识和技能技巧。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当贾母问黛玉念了什么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而黛玉问姊妹们念了什么书时,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过是个睁眼的瞎子罢了!”此时黛玉方知说错了话,所以后来宝玉问她念了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回答,正是因为林黛玉看到了贾母的反应。我们导游员也是如此,要看游客知识修养程度、所处的心理状态和当时的反映考虑说什么样的话合适,哪些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不该说。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还要讲究交际的技巧、策略的使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借闺中小事委婉而讽的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导游交际的过程中,导游员常常要应对、说服游客,这就需要学会不同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以取得最佳交际效果。其次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以实用性和职业性为原则,教师可自行选择和设计贴近专业的例文,以补充和深化课程中口语交际的相关教学内容和要求。如通过具体导游案例的补充,告诉学生应遵循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应对的方式,“或直言相告或婉言否定或借言发挥或反言驳斥或妙言回避”,[1]进而“艺术化地驾控语言”。[2]
  (二)创境——搭建口语交际情境的舞台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通过感知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具体的交际情境包括交际的对象、交际的意图、交际的环境等因素。在交际过程中要考虑特定的交际场合,考虑交际对象的社会地位、身份、知识修养以及所处的心理状态等情况,然后决定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怎样随机应变。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中对语言信息的感受力,对对方语言的分析、归纳、推理、评价的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只有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能否创设一个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认知水平、专业需求相似的交际情境,就成为口语交际教学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比如全班学生模拟组成一个旅游团,一个学生扮演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游览普陀山。在白峰汽渡口排队时,一排就是几个小时,游客们怨气冲天。面对游客们各种各样的要求、意见、牢骚、责难,导游员应该怎样来应对。再比如,有些游客想要增加游览景点、要提高伙食标准又不想加价、飞机因故延迟起飞,导游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境基本上是学生以后工作中常常会碰到的。通过模拟,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既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能让游客感到满意。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绘制有关情景图片,采用电教媒体播放录像节目,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结合现行教材改写导游词等等
  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设置具体旅游情境,既制造了一种良好的旅游氛围,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语言练习,从而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旅游语言技能。
  (三)互动——加强口语交际技能的实践
  英国Pasty M.Lightbown和Nina Spada的《语言学习机制》一文中的研究表明:在获得社会语言技能中,对话中的互动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互动状态的对话中,双方要取得对话的最佳效果,必须得咀嚼对方的话语,对对方的话作出分析推理评价,然后选用最合适的应对方式作出应答,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交际者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技巧。因此,要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有来有往、针锋相对的交际形式,在生生、师生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中真正提高他们的口语技能。除了在创设的“旅游情境”中进行应对交谈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比如在学习《雷雨》时,可以安排这样的辩论“周朴园爱不爱鲁侍萍?”,在爱与不爱的激情辩论中,学生的多方面语言技能得到了培养。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中,可以安排一个或几个学生充当导游,领着我们按黛玉的行踪游贾府,其他同学作为游客,不断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既懂得了导游词的写法,又培养了应对能力,还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举数得。
  语文课中的互动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但是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是导游员,要在导游和游客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单靠嘴上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言词+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声音、表情、身体姿态等非语言因素在传递信息、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借助清晰柔和而又充满热情的声音、从容不迫的语速语调、和谐的节奏、友善动人的面部表情、有效的目光交流、真诚的微笑、端庄稳健的仪态等非语言因素,有效地感染游客,调动游客的情绪,从而和游客形成和谐的感情共鸣,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