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高职院校“数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初探

作者:侯建军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数困生”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实施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转化策略,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困生”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转化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困生”;情感教育
  
  问题的提出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总体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强等原因,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高职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而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数困生”)又是其中的一大群体。有关资料显示:在高职院校中,“数困生”所占比例已超过35%。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全国高职(专科)在校生为595.65万人,按比例计算,“数困生”超过200万,涉及200多万个家庭!《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与此相对应,高职院校“数困生”也将呈递增趋势。因此,如何搞好高职“数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怎样避免他们以低文化、低素质的状态走入社会,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调查与分析
  
  2004年9月,笔者对株洲市区部分高职院校的一些“数困生”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以家访、座谈为辅。调查发现“数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涉及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社会致困型、家庭致困型、学校致困型和自身致困型。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将这四类数困生的形成原因归纳整理如下:
  (一)社会致困型“数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数学的偏见,认为数学对专业学习和今后的求职、择业用处不大;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着高职校园,贪图安逸、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的思想困惑着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他们学习热情;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严,网吧、录像厅、桌球室在学校周围遍地开花,许多学生沉溺其中,严重地耽误了学习。
  (二)家庭致困型“数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家长疏于管理,对子女教育关心不够,特别是一些单亲、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更是严重“缺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对子女过分溺爱,有的则简单粗暴;家长有陋习,子女耳濡目染,深受其害;家境贫困,子女生活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三)学校致困型“数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学校习惯于以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优劣,严重挫伤了低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紧张,有的教师对“数困生”较为冷漠,使学生产生抵触及对抗情绪;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上课单调枯燥,学生听起来沉闷乏味;授课内容多,起点高,步子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四)自身致困型“数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认为数学抽象、枯燥,用处不大,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基础差,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甚至讨厌、畏惧数学;怕吃苦,学习意志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转化策略
  
  有关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22%,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则达到59%。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动、定向、维持和强化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中存在着两条对流,一条是“知识对流”,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知识对流”通过“情感对流”来实现。正如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和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和爱,也就说没有教育。”对学生而言,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需要情感因素对其发挥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大多数“数困生”来说,情感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甚至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做好高职“数困生”的转化工作,关键在于实施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转化策略,不断激发起“数困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克服对数学的害怕与畏难情绪,不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会学数学、爱学数学的目的。
  在运用情感教育转化“数困生”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转化工作的切入点——培育和谐的师生情谊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提到的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最深沉的需求,也是学生进步的内驱力,尤其是“数困生”,教师应更多地给予关爱,以保持他们的心理平衡。因此,教师首先要关心、热爱和尊重“数困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主动了解他们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和成长中的烦恼,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状况,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其次,要加强课内外交流。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动作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不断给予鼓励与表扬。“数困生”一旦与教师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他们对教师的喜爱、尊重与信任,就会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把握好转化工作的着力点——挖掘课本的情感素材
  数学教材其中蕴藏着的大量的情感因素,对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实践证明,教师对课本的情感素材挖掘得越深,体会得越深,表现得越好,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就越能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作情感性处理,即从情感角度对数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要善于运用情感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要能将教材中平淡的内容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发现其中存在的事实;要能将枯燥乏味的内容与生动事例、有趣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发现其蕴含的趣味性;要能将简单易懂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联系起来,使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层内涵,产生进一步深究的兴趣;要能将教条式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实用价值。当学生认识到数学王国也是一个富有情感的奇妙世界时,就会改变对数学的偏见,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怕学、厌学转为好学、乐学。
  (三)把握好转化工作的突破点——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情感具有情境性,即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作用。鲜活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若巧妙地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强调知识的应用,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于动感,并通过声、光、电、形、色等多种元素的刺激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如视觉、听觉等)参与学习过程。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分解、叠加或拼接,生动地演示出图像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形成;通过动画可以直观地了解定积分思想的实质和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这些生动的演示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三是利用教师期望创设情境。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给予他们适当的赞许及表扬,“数困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温暖的期望信息,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