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中等职业学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作者:朱 琰
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措施
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在开发、组织、实施与评价中显得困难重重,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缺少专业指导,缺少理论支撑,缺少研讨机会,缺少科学评价,影响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也影响了中职地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要实现中职地理校本课程高质量的开发,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运用“拿来主义”,丰富课程开发资源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比,中职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可能耗费大量时间、财力、物力和人力。根据这种情况,应运用“拿来主义”,不断丰富课程开发资源。教师应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分析比较高中地理与中职地理在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异同,收集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有关资料,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借鉴学习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了解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目标,寻找与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同点。还应多了解兄弟职校地理课程开发信息,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并构建符合本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地理校本课程目标。
组织校内团队,争取得到指导与支持在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绝不能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很多职校都有专门的教科研机构,负责推进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应主动申请课改课题,把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纳入学校课程改革中,积极争取学校教研部门专家的支持,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积累课程开发经验,解决实际困难。教师通过组织校内科研团队,可以找到一群同道者,同道者之间不但可以交流参与改革的思想,还能彼此提醒和相互帮助,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共同成长。教师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课程的评价信息,采纳学者、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修改课程目标,使之符合课程发展的需要。
加强校际合作,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地理课程在中职学校是一门“小课”,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师资有限,规模较小。要提高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应打破学校、行业、地区的限制,与其他职校地理教师加强联系,开展校际合作。如运用网络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参与市、县职教系统教研活动,组成地理学科教研组,开展职校地理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通过校际合作,校本课程可以从“点”到“面”传播开来,从一个教师传播到多个教师,从一个学校传播到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兄弟学校。在校本课程的传播与推广中,必将推动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并逐步使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明全.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厚辉.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黄显华,等.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朱琰(1969—),女,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教育专业硕士,江苏省戏剧学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地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