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中等职业学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作者:朱 琰
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最近,笔者在江苏省内8所开设地理课程的中职学校(江苏省戏剧学校、江苏广播电视学校、南京市财经学校、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苏州吴江市职业高级中学、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苏州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并对9位中职地理教师进行了访谈。从调研结果来看,中职地理教学正面临困境与挑战,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职业学校需要校本课程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综合素质在个人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一个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往往竞争优势明显,所以职业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同样希望学生能学好包括地理在内的文化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在职业学校中,专业技能训练占据了大量教学时间,文化基础课程所占课时较少,理科类职校基本不开设地理课,文科类、艺术类职校中,地理课程大多只开设一年左右,占2~8学分不等。长期以来,除少数旅游类、金融类职业学校之外,大多数职校都选用高中地理教材,同时压缩课时,降低要求,完成中职地理的教学任务。随着高中地理新课改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在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评价上,高中地理与中职地理已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职业学校应开设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地理课程,这是中职地理课程改革面临的紧迫课题。在中职地理课程改革中,开发针对职业学校及专业特点的校本课程,可以弥补中职地理课程的不足,满足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职校学生需要校本课程职业教育的绝大部分毕业生将直接就业,只有少部分学生继续升学。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以掌握一技之长,很多学生产生了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知识学习的思想。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无论是文化学习的自觉性还是学习基础都较差,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任务而学习。加上目前职业学校大多选用普通中学地理教材,对职校学生来说,课程难度偏大,要求偏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学校的地理教学同样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在调研中,很多学生希望地理课程能联系专业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学到一些对他们今后生活与工作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开发校本课程是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普通中学不同,职校地理教师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没有了“高考指挥棒”,也给教学带来很多困惑,甚至难以对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定位。很多中职学校的地理课教师常常有一种边缘化的感觉,有些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考试前划个范围,考试时降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此下去,学生不在乎、不重视甚至讨厌地理课的情形时有发生,使地理课程在职业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很大的质疑。随着课程改革在职业学校的不断推进,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中职地理课应该在职校学生心目中确立其应有的地位,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地理课教师只有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从学生实际出发,参与开发符合学校、专业、学生特点的中职地理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才能使职校生成为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合格毕业生。
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目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和中职的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物理、化学等课程都已开发了相应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并在不断完善和推广之中,地理和历史课程的校本开发相对落后。在笔者调查的8所学校中,除3所外都选用普通高中地理教材。由于开设地理课程的学校专业不同,地区分散,学生学习情况各异,短时间内开发出面向所有职校生的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有很大的困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支持。现阶段,地理教师大多只能以学校为基础,或以相同、相近专业为出发点,开发具有各校专业特色的地理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已开始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虽尚在探索之中,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校本课程开发从广义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新编。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地理课教师尚停留在筛选已有的地理课程,或者对已有课程进行“修修补补”阶段,这种校本课程开发相对比较容易,花费的精力较少,属于低层次的校本课程。开发高层次校本课程需要全体教师参与,需要整合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经验与能力,需要体现最新的学术动态与课程开发理念。
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角色首先,教师应由课程改革的“局外人”变成“参与者”。教师的积极参与是中职地理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目前还有不少职校地理教师缺少课程意识,认为课程开发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与进度教授规定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因而成了课程开发的“局外人”。新课改强调教师课程改革的意识,教师要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应有的专业自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教师将个人专业智能转化为学校课程发展的智能,将课程发展理论的原则转化为课程实践。中职地理课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之中,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断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体验新课程的过程,使教师成为推进中职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动机”。其次,教师应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现代职业教育呼唤“研究型”教师,课程改革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中职地理课教师不仅要跟踪地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还要不断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新动向与职校生的新变化,仅靠过去的经验已经难以实现较高的教育目标。在中职地理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探究,认清自己教学中的强项与弱项,在已有的教学优势上加以发展,重新认识不同的教学策略、探索新的教学技巧、建构富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在参与中职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需要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需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会遇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可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开发成功的校本课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中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前和开发中,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环境分析,以保证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可以从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研究。学校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了解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家长的期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行业对文化课程的规划及要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技能等。学校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了解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未来经济形态与行业结构变化,了解终身教育、生计教育、回归教育等理论,掌握最新地理课程改革动态,了解科学知识与信息数量迅速增长对地理教学的影响等。通过一系列的环境分析,可为教师准确定位中职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合理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