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经验性知识对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意义
作者:程 娜 陈祝林
参照图4,结合传统的职业教育,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的工具化意味着可使知识通过各种媒介的支持格式化、规范化、系统化传播,而越是对个人行动能力的培养有意义的知识越难以被工具化。也就是说,越是对实践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性、决定性的知识,越难以通过传统的职业教育加以传播。
2.对显性知识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专业影响和管理,而对隐性知识尤其是经验性知识的影响和管理就不那么容易了,而经验性知识对行动能力的培养及对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相对更重要的作用。
3.传统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容易工具化的教育内容,而这些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显性知识,因而对个人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因此可以说,相对于传统职业教育,通过工作过程学习的开放式的教育形式对建构有效的知识结构更为有利。
运用经验性知识培养职业行动能力
既然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不能完成培养实际工作所需行动能力的任务,那么应该怎样组织职业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建构有效的知识结构呢?根据“阶段性方案”的原则,可将各种学习形式根据其对知识不同的处理方式连接起来,从而使各种学习形式有效地互补,起到充分挖掘学习者学习潜能的作用。
第一步是在学校职业教育的框架下进行显性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如技术知识、工艺知识、功能知识等等。
第二步是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进行各种知识兼容的实践活动,这一阶段涉及的知识有过程知识、准则知识、措施知识等,这类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企业的参与并涉及隐性知识的管理。
第三步是行动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建立的阶段,需要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培训来完成,这种学习形式涉及的主要是隐性知识的管理,只有通过这一步才能获得大量的对实际工作真正有效的知识,如条件知识(指时间、逻辑序列或关键环节等的掌握)、信号知识、组织知识、故障知识(故障的预防、诊断与排除)等。
这种实践导向的对行动能力的培养方案不仅要求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而且需要一个完整、封闭的循环过程,这是多数学校很难保证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涉及职业教育的一个研究热点: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课程改革。一般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事实、概念以及规律、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回答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技术型人才还要进一步解决“怎样做更好”的问题。根据前面对经验性知识的生成及来源的分析可以确定,经验性知识应是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组合,并以过程性知识为主。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知识(主要指过程性知识),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及教学过程应以获取经验性与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最需要的、最受企业关注的经验性知识。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理念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2]赵志群.职业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J].职教通讯,2003,(4).
[3]吴全全,姜大源.隐性知识管理[J].中国培训,2005,(3).
[4]姜大源.学科体系的结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作者简介:
程娜,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陈祝林,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