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探讨
作者:林晓亮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才市场;基本职业能力
职业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报酬、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不仅是个人赖以生存以及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手段,也是使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兴趣得到满足,获得名誉、地位、权利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主要途径。个人要在社会上谋求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就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及妥善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还要有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统称为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作为就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胜任职业岗位,满足社会和个人对职业的需要。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概述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研究较多,概括起来,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或综合能力。如果能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理解为:完成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必需的能力,即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等要求,对劳动者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的综合性水平规定。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反映了职业分化的一般规律,但更多的是当代技术急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产物。如果把硬技术领域和软技术领域的高职人才综合起来看,高职毕业生处于社会人才中的较高层次,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及技术革新与技术推广能力。他们活动的领域更贴近实践,因而教育类型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高职教育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可分解为:(1)对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现实的生产实践中,或者把重要的、全局的决策具体化,做出部门性的决策并组织落实;(2)维护、监控实际的技术系统或组织系统,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或操作问题,对基层技术员、工人或业务员提供指导和咨询;(3)在服务领域运用专业能力与知识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的或综合性的服务和咨询。
与学科性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因为高职毕业生的能力具有职业针对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具有直接性和显效性。为了贴近人才市场,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敏捷性,主要体现在:(1)能够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出灵敏、快速回应;(2)市场竞争力强,实现对人才的敏捷培养,要求在考虑地方经济结构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对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预测。社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是动态的,这种预测应该贯穿于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和就业的整个循环之中,对于确定学生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并将能力转化为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因此,在2年或3年的在校学习中,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学习、训练每项职业能力,为贴近人才市场,增强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放在首位。
高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含义
基本职业能力是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所必备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是任职上岗所需要的实用性职业能力,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能力所需要的职业工作方法和职业学习方法,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不断获取职业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是劳动者基本的发展能力;基本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既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发展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应用性。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以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需要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侧重于各种基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而且更多地表现为职业性特点,尤其是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不同领域发挥作用。(2)专门性。基本职业能力是针对一定的职业的能力,离开了一定的职业方向,就谈不上基本职业能力的存在。(3)层次性。基本职业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复合体,就其层次性而言,是一种树状结构,就其复合性而言,是一种网状结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才素质日益向通用型、复合型靠拢,多层次、多领域的能力要求是现代职业发展的方向。(4)个体性。对于不同的个体,既有能力指向目标的多样化差异,又有能力水平高低的随机性差异。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目标指向、水平层次是与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和需要等密切相关的,这是倡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基础。(5)可变性。有两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本职业能力的内容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新的职业能力也就随之产生,旧的职业能力则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完善;二是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可能终身不变,岗位发生变化,对个体的能力要求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力水平也要求不断提高。
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直接对应与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岗位,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因此必须综合发挥作用。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结构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等)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种最基本的职业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实践技能。高职教育的专业动手能力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和特殊的意义。普通高等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系统地掌握一门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把成熟的技术与成功的设计引进、消化、付诸实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能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动手能力强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65%。在德国,平均失业率为10%,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因为这些动手能力强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人才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是有别于其他类型人才的主要特征,也是保证高职学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
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个体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学生学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增强自信心,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应有的位置。要使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增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紧迫感,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实力,使其在将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