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高职《大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探索
作者:池瑞楠
关键词:项目拓展驱动教学法;建构主义;大型数据库;教学设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而是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类的课程)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项目拓展驱动教学法
所谓项目拓展驱动教学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的开发为目标,通过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完善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一个实例的层层推进来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1]这样,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以前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而是教师提出开发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开发项目的任务,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体会,自觉地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和操练。这就从根本上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工作过程,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项目拓展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利用必要的工具和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2]在项目拓展驱动教学法中,“情境”是教师提出的开发任务,整个课程的学习就是在为实现这个开发任务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协作”和“会话”是在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以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意义建构”则是学生完成开发任务,达到这门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是“导师”、“教练”。
笔者在近几届学生《大型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将项目拓展驱动法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具体化,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
高职《大型数据库》
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大型数据库》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其基础课程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ACCESS)》(也有些高职院校直接把《大型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的入门课程)。根据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大型数据库》课程中主要讲授的是SQL Server 2000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我校在1999年就开始为计算机系的学生开设了该课程。作为一门面向应用的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课,该课程不是讲授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0)工具本身的使用方法,也不是讲授大型数据库的原理,而是重点讲授大型数据库在开发一个实际项目时具体的应用技术。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大型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本身的使用,同时也学到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
相比学生此前学过的ACCESS数据库系统,由于该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反映了几个问题: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入门难、学习兴趣不大、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讲定义,讲语法,讲原理,然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验证一下,最后再让学生做几个练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和教师的互动,缺乏和实际项目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
采用项目拓展驱动教学法进行宏观课程设计的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大型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拓展驱动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学生选课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选择这样一个与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又比较熟悉的系统进行开发设计,可以使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数据库的开发设计上,而不必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业务分析。同时,实现了教学内容完全面向企业实际应用,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课程的宏观设计上,可以将整个课程分成三个阶段:
项目引入阶段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演示要开发的“学生选课数据库”系统,并让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已经做好的系统。通过项目引入和学生对项目的实际操作,一方面使学生对要开发的项目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并更好地体会使用者的具体需求,为以后的项目开发做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教师把项目介绍、演示给学生,并提出项目开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实际操作系统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的讲解,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工具的一些基本使用技能融合进去,为后面的项目开发做好准备。
项目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学生选课数据库”这个大的项目依照开发数据库系统的一般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通过一个个小实训项目的完成促使学生学习数据库的相关应用技术,达到提高学生数据库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该阶段实训项目的设计非常重要,原则是既要使学生轻松入门,又要使各部分实训项目之间有联系点,同时项目要涵盖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基本应用技能。后一个实训项目都是在前一个实训项目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拓展得到的,层层推进,不断完善,最终完成“学生选课数据库”系统,即课程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实训项目。各组在项目经理(组长)的组织下,通过“协作”、“会话”,共同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教师在这个阶段的角色是“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到每个实训项目中来,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适时组织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并侧重于检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其中对学生的指导不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而是通过一些相关实例的演示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不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同时将企业软件编程规范融入到项目开发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的企业编程风格和习惯。[3]通过巡回指导观察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要求学生提交相关文档和程序代码来检查本阶段的教学效果。下面简单列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项目:(1)创建选课数据库Xk;(2)为选课数据库创建学生表Student、系部表Department、班级表Class、课程表Course和学生选课表StuCou;(3)为以上五张表建立必要的约束和索引,包括各个表的主键及表和表之间的关系;(4)在各张表中加入一些必要的数据;(5)根据应用系统的需求从表中查找、修改和删除相关数据;(6)在检索数据的过程中,灵活使用视图、存储过程、游标等技术提高检索效率;(7)为选课数据库增加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具有不同的权限;(8)选课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的备份和还原。
课程设计阶段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将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一个个实训项目的成果综合起来,结合开发工具(如Delphi 7.0、Java等),让学生完成一个基于C/S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学生网上选课系统”(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巩固、测试和验收。本阶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借助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来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并且通过课程设计文档的撰写、课程答辩等方式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