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活高职英语课堂
作者:高 清
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经验为切入点,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引起学生相似性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智力活动,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或者引导学生利用已知去探求新知和未知,使学生思维进入创造性活动之中。这样便能较容易地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新知识领域。如学affect时,可利用拼写相似的特点,启发学生联想efficient,effect,effort等已学过的单词,以便于单词的记忆、区分及扩大词汇量。
(五)对比法
对比法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相互联系且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启迪学生加深理解,并积极思考获取知识。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如学音标[θ]和[s]时,要反复比较,找出区别,认真模仿,才能发音准确。
(六)暗示法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方法,给学生暗示,启发他们思维,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复述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学生复述如遇到困难,可通过板书内容获得暗示完成复述。
(七)情境法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特定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其感官,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与感染,师生产生共鸣,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动他们的脑筋,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活跃课堂。
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在“启发式”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思维被打开,学生变得有话可说,课堂进入“百花齐放”的状态,从而激活了英语课堂气氛。在热烈、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也被激活。学生不再害怕老师,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因此,在急需高素质人才,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启发式”教学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新时代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无可取代的地位,在激活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方平.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2]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高清(1970—),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英语学科教学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