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两课”诉求的思考

作者:林日英




  摘要: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两课”的诉求是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分析出高职“两课”是可以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的,并进一步提出高职“两课”应对诉求、孕育务实型人才的宗旨、原则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民;“两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全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促进“农科教”结合,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性,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手段,它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职“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探讨高职“两课”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
  “两课”的诉求: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宏大复杂,将面临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但目前最为严重的是人才问题,它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和滞后
  据农业部门统计,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71%,而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劳动力的比例为17.26%,比农业部门高出23倍。由于劳动力的文化科学水平低,我国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70%左右在农村推广不了。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一般都在60%~80%。目前,农村的经营体制是分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务农不讲技术含量,主要是“靠天吃饭”,收益低。
  农村医疗服务条件差,欠缺正规化的医务人员,多为“半路出家”且趋于老龄化,存在“青黄不接”现象。农民看病难,收费高,加之农村的环境卫生、保健意识相对较差,医疗状况令人担忧。
  (二)乡土人才严重外流,引进人才难上加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的大好事,农民也有极大的热情。然而,时下农村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务农是赚不了钱的,尤其是中青年在家务农是没有出息的。农村由于生活、工作、学习条件不便利,收入低,造成农村孩子成年后不愿回农村工作,中壮年劳动力崇尚外出打工,引进人才更是一句空话。这样留守在家乡建设都是“老少病残”。本土人,缺乏主动参与家乡经济建设的动力,没有自力更生搞革命的思想,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如何有保障呢?何以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呢?
  (三)缺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20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涌现出不少致富带头人,这部分农民先富起来,起到了辐射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民走向了富裕。然而,今天的这一部分人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市场日益规范、成熟的客观条件和小富即安思想的束缚下,逐渐失去了昔日光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始,需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要具有广阔的市场眼光,发扬榜样辐射的带头作用,带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
  综上所述,农业和农村建设急需人才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解决人才问题,没有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一句空话。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宗旨之一,需要大力培养农村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两课”不是专业课,学生仅仅学习“两课”不可能学到专业技能和技术,但“两课”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教育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专业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两课”的诉求是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这里的务实型人才是指热爱农村事业、致力于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务实型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锋部队,能率领广大农民走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
  
  高职“两课”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的可能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农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不便利,收入低,农民的孩子成才后也不愿回农村工作,至于引进人才更难。人们不禁要问:高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愿回农村工作吗?高职“两课”可以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以孕育更多更好的农村务实型人才。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喜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市场调节作用会引发人才向农村流动,这是高职“两课”可以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定会产生收入高、环境舒适的工作岗位。同时,我国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体力劳动型的,其收入明显低于城市总体工资水平,其生活工作环境都不是很好,而且就业难,竞争大。外出打工与在家务农相比较之下,农民不得不重新抉择。有迹象表明,农民工开始回流农村务农,过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品尝到做农民也有奔头、务农也能赚钱。这逐渐成为新一代农民追求的时尚。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设置了较多的农业专业,直接为建设新农村服务。这是“两课”可以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人才挑战,高职教育适应形势发展,大力培养农业专业,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出各方面的农业专才。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必然从“农”寻找出路,如能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农村找到希望,实现理想,运用所学知识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必将会大有作为。他们将会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再次,很多高职学生来自农村,这是“两课”可以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的重要原因。身为农村学生,他们与农村有着天然的关系,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富强。他们对农村情况比较了解,加上学有所成,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如能正确引导,在农村也可以就业致富,实现人生价值。他们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忠实力量。
  此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是“两课”可以孕育农村务实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国家强调要制定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费税改革,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将得到明显改善。
  
  高职“两课”应对诉求积极孕育务实型人才
  
  (一)高职“两课”应对诉求积极孕育务实型人才的宗旨和原则
  以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加强思想引导。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学生尤其是农业专业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农村、立足农村、乐于农村工作的人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年轻一代的自强不息,勤劳致富。让学生真实地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朝阳事业,有长远发展前景,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容易创业。让学生清楚理解当农民也可以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农业,参与农村建设。只有学生自觉参加家乡的建设,才能真正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