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职业技术学校良好社区公共关系的建立
作者:陈英慧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公共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面对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作为一个与外部各种群体不断交换着物质能量信息的系统,需要面对不同的社会公众,处理各种利益关联与利益冲突。因此,协调学校与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学校公关的重要发展趋势。职业技术学校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社区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根基所在,学校的运作离不开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社区公众对于学校的评价又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果职业技术学校能够寻找到与社区的契合点,形成彼此共生、不可分割的整体,就能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树立自己的形象,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公共关系的内涵
所谓学校公共关系,就是学校与其内部和外部公众之间有计划、有系统的双向沟通的过程,目的在于激发公众对学校角色以及目标的更好理解,并努力完成学校任务。学校公共关系的主要活动是了解公众对学校的态度、鉴别学校政策的正确性、审议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及成果是否与公众利益相吻合。同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项目,在引导公众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增强对学校教育目标与教学工作的理解、接受与支持。
社区是学校与之直接发生关系的外部环境,是学校的公共关系工作首先要面对的外部公众和群体。这里的社区是广义的,指聚集在一定地域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种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体系。
本文论及的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公共关系,是指学校与所在地域周围的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睦邻关系,是学校公共关系中的基本内容——外部公共关系。职业技术学校与社区建立和睦的公共关系,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工作,满足社区的需要,获得社区内公众团体与个人的肯定,提高学校在社区中的地位,获得社区的支持、帮助、赞赏,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
处理好与社区重点公众的关系
与家长的关系学生家长是支持学校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形象的重要评价者和宣传者。对于学校来说,家长对于学校、教师的评价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态度和感情,进而影响到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赢得学生家长的口碑,能够帮助学校在社区公众心目中树立威信和形象,较之其他宣传手段,其效应和影响都更深远持久。
与传媒的关系学校接触的主要传媒有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公共关系与传媒的联系与生俱来。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迅速,是影响民意的主要力量,其舆论作用对于学校形象举足轻重。传媒界的公众如记者、编辑等,是学校要争取的对象,同时由于他们的工作影响着学校与其他社区公众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因此是需要厚待的公众。
与同行的关系对于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这一关系尤为重要。事实证明,如果能与同一阶层的不同办学水平、相同或不同类别的学校实行有效联合,就能拓展学校的发展道路,扩大学校的规模效益,挖掘学校的潜能,并可以借助外来力量改造或重组校内资源,建立起稳固的社会联办体系,拓展学生的升学、留学、就业渠道。
与社区建立和睦公共关系的途径
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技术学校具有专业性、职业性特点,文化气质丰富活泼,有时还要面对“有色眼镜”。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公共关系协调工作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务实又要务虚,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树立自己的鲜明形象。
(一)资源共享
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有着专业人才与知识方面的优势,更具有实践性,更容易在社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但是实际上却往往使自己处于“孤岛”的地位,得不到社区的了解与肯定。特别是有些职业技术学校由于生源差、校风差等原因被贴上“较差学校”的标签,形成了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学校内外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受学校中心意识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学校教育资源比社区教育资源更具优越性,只有学校的知识是正规的知识,社区教育资源仅被视为补充,从而忽视了其对学校教育有重要的改善作用与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学生个体社会化,有利于学习化社区的形成,有利于教育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职业技术学校与社区各行其道,资源使用率低下,造成极大的浪费,对于学校而言,减少了与社区公众接触的机会,加深了隔阂。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应以此为突破口,发挥学校的优势,开展与重点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建设,推进职业技术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改善。学校在开展社区公共关系建设活动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回报,而应考虑长远的利益。
在人才方面,可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为社区提供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等非正规教育与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为社区居民组织提供知识,传授实践生产技能,解决居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使家长和其他公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价值;在教学方面,应重视校外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发展校外学生家庭实习基地,使学校的生产、实验、实习基地成为当地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推广辐射的示范;在学生方面,可将参加义务劳动与生产作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课程,为社区提供便利,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树立职业意识;在生产成果方面,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提供的服务与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普通教育所不能比的,校办产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当地市场的情况,合法经营,满足社区需要,为社区创造经济效益,师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于社会,可以是无偿的;注重社会效益与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可以是有偿的,其所提供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是会被社区欣然接受的。
另外,可以实施“连横”战略,与不同层级的其他学校联合,借助彼此的优势,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建立规范的合作办学网络,满足不同教育消费者的需求,利用联办学校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与更好的教育背景,增加教育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使其真正具备就业能力。在加强与同行关系的同时,可以形成“招得进,送得出”的良性循环。
学校要主动向社区各界宣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与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呼吁社区成员加强自律,为学生做表率,为学生的校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重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机构,如展览馆、博物馆、天然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参观,使之成为校外课堂。可聘请社区领导、先进典型人物作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可以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如勤工俭学基地、军训基地、工艺劳动基地等,在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交流。
(二)氛围共建
当前,一些学校将社区的参与仅仅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盲目清高,不承认社区的教化与影响的作用,忽视与社区在精神文化上的共存与一致性。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貌合神离必然导致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处于一种非平等的状况,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必然使二者的交流与合作得不到巩固。所以,必须创建学校与社区关系融洽的氛围,这里的氛围主要是指文化氛围,即学校的价值观与规范应取得社区的认同和进一步参与。
学校要率先作出开放的姿态,向社区散播自己特有的人文气氛,接纳来自社区的精神文明成果,使社区的精神生活更为活跃丰富,并在彼此的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使社区文化与学校风气相得益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