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贾新华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思考;探索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实现学校安定、健康、有序发展的切实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谐与否事关社会是否和谐。因此,作为新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前面,发挥带头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营造干事创业、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要通过和谐校园的构建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身心愉悦、和睦团结的校园环境,塑造干事创业、人心向上的健康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和谐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团队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才能培养出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创新和协作精神强、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学校规模(教师、学生人数及资产、设备数量等)的逐步扩大,学校设备、资产数量、办公和实训耗材费用等与日俱增。如何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充分保证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循环利用),促进人和资源的和谐发展,是当今学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大困难和挑战。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需要,是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保障干部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持学校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需要尽管学校人才济济,但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学校都面临着尖端技术人才或学术带头人、领导干部骨干短缺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在干部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培养以及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引进等方面建章立制,以充分保障学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构建和谐校园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办学指导思想方面当前,国内部分学校不尊重教育和学校发展规律,盲目追求发展规模,致使发展目标定位过高,招生数量和发展速度超出学校自身所能承受的负荷(师资队伍、教室、宿舍容量等)。部分学校只看发展,不讲社会效益;轻视改革,忽略科学管理;重学生数量,轻教育质量等等。还有个别学校忽视内涵发展,不求办学特色,盲目跟风,造成攀比风、兼并风、改制风盛行。有些学校对师资队伍、软件建设重视不够,造成只有“大楼”,但缺乏“大师”。
校园控制和管理方面人、财、物等资源的短缺几乎是国内高校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尖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也是当今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不少高校“举债扩容、负重扩招”。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步履滞重,诸多问题与矛盾日益显著。许多高校的硬件建设(包括征地扩容、建造校舍等)尚未到位,而专业学科等软件建设效果也不明显。部分学校在组织管理中不尊重客观事实,不注重科学发展规律,管理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骨干梯队建设跟不上实际需要,教师工作起来缺乏动力。
校园设施和专业设置方面同一学校的院系、部门之间,在“小而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专业、机构、设备(设施)的重复设置甚至浪费现象数见不鲜。个别专业在不同院系之间重复设置,教学内容大同小异,资源浪费显著,缺乏专业的科学体系。部分高校设置的专业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致使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部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和谐,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知识更新不及时。学校对部分项目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扩招后学生的需要,教学、实验条件简陋,教学效果不理想。
校园文化和内外部环境方面校园文化和内外部环境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舞台和背景,是否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事关和谐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内部政策、师生员工思想态度及生活、工作环境是否和谐对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学校外部环境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如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政策是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本身是否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机制和能力,能否抓住机遇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促进自身的发展等等。
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在新形势下,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的创新力度,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和政治保障。要全面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清楚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使教育做到以人为本和有的放矢。学校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中的中坚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图强、锐意创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凝聚人气,激发活力,打造合力,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教育、理论指导和实践实习等,为学生创造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机制,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和指导功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品质,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学校要加强组织建设,重视组织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的组织框架。要精简行政部门办事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的教育和培养,注重梯队建设,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人才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学习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保持组织管理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观念新颖、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首先考虑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的特点。要通过建章立制,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为师生员工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和谐、宽松的环境和良好氛围,建设充满活力的校园。
学校要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机制和监督、服务体系,塑造宽松、协调、包容的校园氛围。学校要时时处处站在集体的高度,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做好事,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创造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做教师和学生的知心人。
学校要以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为中心,建立有助于教师工作的体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创建民主、务实、积极向上的学术科研氛围。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给教师施展才华创造空间。发掘教师潜能,对在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加大表彰力度,树立典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