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培育

作者:朱长丰




  摘要: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目前和未来环境中,以比其他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办学成本与毕业生质量进行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机会”。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由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三种途径,要经过四个阶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重视,高职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各地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浙江省就有五十余所。但办学资源是有限的,众多高职院校的出现势必会加剧校际竞争。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全面开放高职办学的阶段已基本结束,竞争局面已初步形成,优胜劣汰已在所难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在这里同样发挥作用。只有那些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探讨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培育途径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是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引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竞争力反映的是参与竞争的主体争夺某种东西或取得某种资源的能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如果从企业的角度去探讨竞争,则其竞争力体现在获取专有资源、占领市场与谋取利润的能力。《世界经济论坛》1985年发表的《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将企业竞争力解释为“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其国内外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进行设计和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高职院校与企业相比,明显属于两种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组织,但有关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对高职院校竞争力内涵的分析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企业的任务是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其竞争力的强弱体现在产品价格的高低与质量的优劣上,竞争力强的企业的产品总是为消费者所热衷购买;高职院校的使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技能人才,其竞争力的强弱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产品”——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优劣与技能水平的高低上,一所竞争力强的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必定是社会急需并广为欢迎的。竞争力强的企业总是能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竞争力强的高职院校也总是能获取更多的社会稀缺资源(如政府投入、就业岗位等),这种稀缺资源获取能力就是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反之,不具备这种能力的高职院校只能逐步萎缩,直至消亡。这就是管理学上的“马太效应”在起作用,即:你有了,还会继续给你;你没有,则你已经拥有的也会被剥夺。
  通过上述分析,参照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可以将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内涵概括为“在目前和未来环境中,以比其他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办学成本与毕业生质量进行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机会”。这个定义与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内容是相符合的,该评估内容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最终的考核目的就是检验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在上述定义中,环境是指高职院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府制度环境、人文环境,通俗地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环境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办学越是有地方特色,也就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竞争者包括两类,一是本科院校,二是其他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争生源、争投入、争人才的竞争对手。教学成本是指发生在各教学环节中必要的、必需的投入,如能以更少的投入培养出同样素质或更好的人才,则竞争能力就强,反之则弱。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特征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布罗哈德与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根据他们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常识”。虽然这一定义针对的是企业,但对高职院校同样适用,只要将其中的“生产技能”改为“教学技能”即可。首先,高职院校也是一种组织,其次,培养学生的教学过程其实就相当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也需要协调不同的教学技能与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常识。
  
  (一)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我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应由以下五种能力构成:
  研发能力研发能力是指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系统性创造活动的能力,包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三个层次。对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主要是后两项活动,其关键在于,一定要与企业行业紧密联系,不能闭门造车。通过研发,完成知识积累尤其是人才积累,建立科研团队,保持长久不衰的优势,使他人难以模仿和超越。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整合人才与各类资源,进行管理制度、教学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尤其是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能力。学校要获得核心竞争力,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与发展动态,制定相应的创新战略,使专业创新、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得以协调展开。可以说,创新能力是一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与旺盛生命力的主要体现,在所有的创新中,思想创新(观念创新)的难度最大、影响力最深、覆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的高职院校,其文化氛围也一定很精彩。对学习能力尤其要强调团体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团体在组织中逐渐成为关键的学习单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重要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团体作出并进一步付诸行动的。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也并不表示组织在学习。但是如果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学习组织的一个小单位,就可以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其他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
  协调能力协调能力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学校的组织结构、战略目标、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突出表现为坚强的团队精神与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为组织的大局观与整体协调能力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
  领导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CEO;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校长(院长),因为校长(院长)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能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着上述能力存在的可能性。领导能力就是吸引人才的能力,就是进行人力资源建设的能力——使真正的人才为你出力。领导能力很重要的一面体现在能否识人、用人,从而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核心竞争力。校长(院长)要具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凡是办得好的高职院校,必有一位领导能力强的校长(院长),事实证明,领导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教授易得,校长(院长)难求!”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分析核心竞争力的五个组成部分,会发现具有下列特点:
  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应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至少暂时不具备),是学校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之间的异质性与效率差异性。
  价值优越性核心竞争力应当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效率的提高,能够使学校在培养人才与降低办学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加优秀,同时,可以给社会(或企业)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与学校相伴而生,打上了学校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深刻烙印,其他学校只能感受到,却难以模仿,如若模仿,必将失去特色,失去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