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中等职业教育特色衰退现象不容忽视

作者:叶爱宁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特色衰退的现象,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重视创新教育,要尽快培养和建立起一支“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应大力提倡和鼓励私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特色衰退;创新型人才;双师型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5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达3万余所,招生人数达到650万人,在校学生超过1000万人。本世纪初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不少地方将过去由系统办学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划归到教育系统。教育系统也对新归属的职业学校与原属教育系统办学的职业类学校进行了重新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扩大了学校规模。职教不同于普教,特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线。然而,许多地区多种门类的各类职业学校,如技工学校、职业中专、职工中专、成人中专等已在近几年的合并、调整中几乎消失,原系统办学的职业类学校也越来越少。中等职业类学校门类过多,适当整合非常必要,但原各系统办学时所具有的各类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也在逐渐衰退,这一现象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后的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得到了扩大,但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很多地、市将原来各系统办学、专业性较强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调整归属教育局管理,教育局又将这些学校与原教育局所属的职业高级中学、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合并调整。重新整合后,学校办学规模和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扩大。但与合并前相比,系统办学的职业技术学校原有的行业特色,如商业、机械、纺织、服装、化工等,在重新整合后,专业特色有所衰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争生源,不少专业设置趋于雷同。
  (二)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技工型人才特色的发挥。片面追求高校高入学率,学生和家长及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形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雷同于普通高等学校,是造成中等职业类学校培养目标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由于历史原因,开办时迎合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各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仓促上阵,创办时没有及时形成自己的职业技术这一办学特色。从我国历史上看,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生产技艺不能登学校大雅之堂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把弟子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的要求视为小人之举。这种传统思想至今仍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不愿把技术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技工上。
  (三)上个世纪我国绝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都隶属于各行业系统办学,它长期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急需的,能及时适应各类工作岗位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早期更是有不少人已成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等技术中坚力量。系统办学具有传统优势,如比较熟悉本系统需要什么样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适合本系统的教学内容;自己组织编写适合本系统专业需要的各种教材;合理设置与专业课相适应的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能较为方便地引进熟悉本系统专业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学校领导较为熟悉本系统专业技术结构,有利于学校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制定适合本行业的教学计划;能较为方便地安排学生在本系统内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毕业生也能较快适应专业对口的本职工作等。而目前经调整后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虽然打破了行业界限,但由于学校脱离了原来行业的管理体系,上述许多优势已不复存在。
  (四)由于调整后学校脱离了各行业的直接管理,师资渠道与过去相比较为狭窄。教育系统的师资主要来自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虽然与过去相比大部分学校已向非师范类敞开大门,但由于政策的惯性作用,需要优先安排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这就使得新分配到职业学校的大学生比例仍大大高于非师范类大学生。从各系统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比过去更困难。这给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原有办学特色形成一定的障碍。
  (五)学校领导层构成缺乏专业特色,成为学校继续发挥专业特色的一大制约。中等职业学校绝大部分归属教育部门办学后,校长的配置基本局限于原教育系统内,而进入领导年龄结构层次的教育系统管理人才,鲜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特长和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师范类院校,而过去师范类院校还没有设置职业技术类专业。如此结构的领导班子,不可能很好地组织安排专业教学,也不可能深层次考虑到有利于发挥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也就不能深刻理解这些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而往往把这些环节变成了提前结束理论课程,过早地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寻找工作。管理不善的学校致使大量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事事,在家休闲或游荡于社会。而主要领导大部分精力则集中在扩大学校规模上,多招学生。在管理上沿用普教模式,只热衷于分数,抓课堂纪律、环境卫生,这很难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即在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上有所创新,在动手能力培养上有所建树。
  以上问题,可以说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办学特色衰退现象的几个主要方面。这一现象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笔者从事多年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现谈谈对解决上述问题的见解。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配置应跨出系统、跨出地区,广开贤路、广纳志士,特别是要注重吸收教育系统外,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人才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虽然没有经过师范类学校开设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选修(这些课程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补上),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为熟悉与职业技术教育相通的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相关教学环节,特别是已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非师范类在职大学生,更懂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然后会深入思考如何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能比较准确地抓住相关专业上的教学重点和关键环节。
  第二,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虽然基本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分配界线,但师范类毕业生理应从事教学工作早已是约定俗成,分配到职业类学校的毕业生数还是大大多于非师范类。急病需下猛药,目前情况下应大量吸收和鼓励非师范类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特别要注意吸收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到职业类学校任教,尽快培养和建立起一支“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第三,学校规模扩大后,为了扩大生源,不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盲目设置新的专业,不太考虑是否符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是否具备开办这种专业的条件。有的学校甚至在没有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就开设新的专业。可谓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想办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这难以保证最基本的教学质量,形成了许多学校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雷同,学校原有办学特色渐渐退色的现象。笔者认为,学校要有规模,发挥规模效益无可非议,但特色应继续保留和发挥。笔者建议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XX专业名称的分校。这样既发挥了规模优势,又保留了学校的原有特色。
  第四,应重新确定当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由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并不到位,实际执行中有所偏离,即它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越来越雷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因而上述所说这些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所接受的教育,也大多雷同于普通高中,这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趋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主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即高级技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相应地为需要升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设定一个相匹配的培养目标,即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输送未来高级技工打好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