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基于实践思维方式的英语教学
作者:陈平文
关键词:实践思维方式;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实践思维方式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指的是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它是认识的基础和最终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思维方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方法、形式、样式、路径等的总和。实践思维方式是以实践为中心、为对象、为目的的思维方式,即因实践而思维、对实践而思维、为实践而思维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人们通过思维解决为什么要实践、进行什么实践、怎样进行实践等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方式具有许多与其他思维方式不同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主体性实践思维方式是对主体即人的实践活动自始至终贯彻着主体原则的理论表现,体现着主体的目的、需要和本性,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理想改造。这种主体性是在现实基础上对自身充分尊重的表现,是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可。
先导性实践思维在实践活动现实地进行之前就早已在进行着,它主要是在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的认识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活动,主要是“精神变物质”的思维活动。
现实性实践思维方式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客观事物和人的活动,把客观事物和人的活动纳入实践思维的视野之中,以实践为基础,着眼于新的实践和现实生活的生动发展,着眼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可操作性实践思维方式不仅可以直接指导人们形成实践理念,而且可以使人们用所形成的实践理念在实践中直接转化为实践的现实活动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说,实践思维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明确知道应当做什么,而且能够使人们明确知道在实践中怎样直接按照实践思维方式形成的实践理念所制定的计划、方案、步骤、措施、办法去做。
创造性实践思维方式能够使实践主体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主体的本质、利益、需要和能力等),根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思维中创造出现实世界本来没有的理想客体以及把理想客体变为现实的行动方案、计划、办法、措施等,观念地创造事物的未然态、应然态。
动态性实践活动是实践主体即人特有的感性动态活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在与事物、对象的直接感性互动中,一方面通过自身不断影响客观事物以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另一方面,随着实践工具的更新、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变迁以及各种偶然因素的出现,必然不断调整实践目标和实践方案。因而,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客观事物和人的活动,否定那种脱离现实的抽象而僵化的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方式具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实践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人们要进行实践就应当清楚实践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否则这种实践就是盲目的。而人们要真正做到自觉而非盲目的实践,就需要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对实践进行反映、研究和建构。
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从客体的实际状况和具体条件出发,也要从主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实际出发,还要从能够实际运用的中介如财力、物力、信息资源等的实际出发。要把这一切实际情况与理论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方案、计划、决策等实践理念,只有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才能完成。
对实践的指导实践思维方式对实践的指导功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践的准备阶段要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形成实践理念,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要贯彻这个实践理念;另一方面,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必须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进行适时分析研究,以补充、修订,甚至改变原有的实践理念。
对实践的监控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情况,使原来的实践理念不能贯彻下去。这就需要人们随时运用实践思维方式观察实践理念的贯彻情况,及时反馈实践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一旦发现人们偏离实践理念,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之正确贯彻实践理念。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的变化,尽可能避免不利因素,争取有利因素,使实践理念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也能得到贯彻。
对实践的评价人们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活动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实践结果。但实践结果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成功了,又究竟是在多大程度上的成功,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如果失败了,又是在多大程度上的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些什么教训?所有这些都需要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去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要在实践的全过程结束后进行,而且在实践的每一阶段结束时也要进行。
实践思维方式对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
英语教学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形态,实践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操练或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实践的普遍特性与英语教学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实践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力求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练习机会,并讲求练习形式,适当进行评价,注意课内外结合,确保练习效果。
树立实践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往往只把英语作为纯知识来教,重视学生记单词、背句型、学语法,所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形式,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讲的多,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实际操练的机会少,自然也就缺少自己建构知识的机会,因而很难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事实上,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操练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他们感受、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言语技能。课堂上对基本语言知识等的讲解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际操练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因此,教师要以实践理念指导自己的英语教学,充分认识到讲与练的关系,从讲开始,以练贯穿全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熟能生巧、学以致用的程度。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前所述,实践是主体有目的的活动。英语教学作为实践的一种具体形态,当然也不例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相反却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为学生所掌握,关键取决于学习者是否对其加工以及加工的程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效果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学”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自己动了脑筋,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给学生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当然要立足于“怎么教”来设计“教”的过程,但更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等从“怎么学”的角度来探索学生的学习过程,精讲语言知识。所谓精,从内容上讲,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问题和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讲授;从语言上讲,要剔除颠三倒四的重复话,避免牵强附会的题外话,在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力求教学语言简洁、精炼,做到言简意明,表达最丰富的、最科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收到全新的知识信息。具体来说,一些很简单的语言知识可以不讲,一些较简单的语言规则可以略讲;重点的词汇、语法以及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则要详细讲。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节约讲授时间,相对增加练习时间,创造出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卓有成效的训练,并通过这种训练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听、大胆讲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学生的训练得到反馈信息,以调整和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