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作者:余永龙




  摘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精品课程建设集中体现了课程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与具体措施加以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课程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受到普遍重视,拥有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已成为建成一流高职院校的重要标志。抢抓机遇,以特色优势学科为突破口,高标准地打造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进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建设现状
  
  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先进,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要建设或使用精品系列教材与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分为学校先行建设,省教育厅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三个阶段。评审需经过资格审查、专家网上初评、会议终审与网上公示等步骤,对评审合格的课程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给予补助建设经费。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将被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停拨维护升级费,但保留其在两年内申请复查的资格。根据教育部规划,自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计划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包括高职高专类课程300门。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解决自身问题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层次的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并遇到一些困难,如社会认同度不高,招生和就业工作比本科院校困难得多,生源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高职院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谋求优势地位,唯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强力打造办学特色,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
  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与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过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教学名牌,可以促进一大批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造就一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具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老中青相结合、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教师梯队,造就名师队伍。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成果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上。高职院校应将学校的品牌课程定位在国际一流的层次上,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程体系,高标准地打造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应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新时期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并应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精品课程建设能推动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教学质量监测与质量保证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性地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关键措施。高职院校建设成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大范围地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可以推动科学的、规范有效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形成;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质量保证体系,这比精品课程建设本身更为重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创建精品课程,树立教学品牌,将成为高职院校参与国家和社会检查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亮点。通过精品课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将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的竞争力,扩大高职院校发展的空间。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精品课程建设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与特色,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在某一方面质量和特色突出,有自己风格和特点的课程,应加以支持,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并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系列课程以至于整体性、综合性课程建设。以广东省为例,截止到2005年,全省有25门高职高专类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有8门课程入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有5门课程入选,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有4门课程入选,三所院校精品课程占广东省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的68%,这与三所院校从特色优势学科着手,重点扶持建设分不开。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教师队伍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否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没有一支业务素质高、团队精神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出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中,需要有学术造诣高,在该学科影响力强,具有一定领导能力与协调能力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或者说要有一定数量的名师,并应按一定的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要倡导团队精神,避免单打独斗。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的要求,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整体建设部分项目。一是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把握好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建设的主线,改革不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地区或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把教学重点由单纯地讲知识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二是教学内容要先进,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三是要融教学与研究于一体,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主持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应是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多、教学效果好的知名教授,视野广阔,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能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四是要大力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网络进行精品课程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向社会开放,形成精品课程网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