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发展趋势

作者:戴立新




  全体观实质上是面向具有个体差异的全体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新的提高,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教师还要从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或能力等个性因素的分析入手,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以适合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不能强求所有学生都学习同样的内容,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使所有人都能找到一个最近发展区。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发展趋势
  
  体质教育观念和运动技能教育观念仍将在现阶段的学校体育观念中占主要地位学校体育承担着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提高劳动者体力素质服务的重任。通过运动锻炼身体以增强学生体质就成为这个时期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为显示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日渐强大,我国注重运用竞技体育运动手段在国际性重大比赛中树立民族新形象、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家地位,学校体育也由此进入了追求高水平竞技的状态。这两种需要及思想都会影响学校体育观念的发展,因此,根据我国现今社会的需要、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体育教育中以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为目的的运动教育论观念和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教育观念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学校体育将在观念及实践上实现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教育观念的接轨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学校体育观念以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为主,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走向终身体育。只有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喜欢体育,只有喜欢体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有了喜欢与特长,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些观念将伴随着学校体育实际条件的改善以及新的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使我国学校体育在观念和实践上实现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以及“健康第一”教育观念的接轨。
  新世纪学校体育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要体现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作自己的主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其核心内容就是把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换言之,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新世纪学校体育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成绩和活动的能力。学校体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过分强调、营造同学间相互比较的氛围,不强调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使他们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观念在实践探索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体育最初作为身体教育的课程从西方传入我国。1949年以前,我国的体育观念十分落后,只局限于运动健身,并且只是照搬西方的模式,没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系统而全面地学习、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总结了我国多年来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观念。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教育观念的提出,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人才培养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学校体育学科特性的讨论逐步展开,因此,也必定会从更多角度对学校体育观念展开研究。主要体现在——在学校体育方法必须实行改革,以提高体育效果、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为目的的教育方法将会受到普遍重视。如“体育学科能力”的研究就是重新审视学校体育观念的一个新的视角和高度。这种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观念实现了在体育教学中满足社会需要与促进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它在体质教育论和运动教育论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运动目的论的教育观念,并使之水乳交融。这种新观念从重视学校体育的生物改造功能转向在不轻视学校体育生物功能的同时,强调学校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和文化传递功能,即指向学生的现在发展又指向学生将来的终身体育锻炼、工作和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学校体育的许多观念大都带有探索性质,这些年,经过诸多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产生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新认识。现代体育教学中,一些重大基本问题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不断地研究。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校体育观念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新颖。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季浏.体育健康课程与教育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5]王则珊,等.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6]樊临虎.体育教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7]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8]曲宗湖,等.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9]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0]邵伟德.学校体育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戴立新,男,长期从事体育教学,主要从事体育教学方法和业余训练方面的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