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高职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作者:刘伟辉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教育;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全民运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省、市都在经济理念、经济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努力创新,以顺应时代的要求,融入循环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要求。
高职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许多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在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环境教育列入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美国政府规定,环境教育应当面向所有人,并渗透到每个人的终身教育中。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每年都发表年度报告《全球预警》,该报告目前已成为美国583所高等学校、1106个专业的必备教材。我国政府对环境教育也十分重视,198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1992年,在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的方针。1996年,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全国环境保护宣传行动纲领》文件,要求高等院校将环境保护定为必修课程。我国高等环保教育由此获得迅速发展,不仅有一大批高校开设了全校性的环境保护公选课,而且各个高校都不定期地开展了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和以加强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与全球性环境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我国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相比,我国高校环保教育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而且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环境教育更是相对滞后,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具体表现在除以环境教育为主体的系和专业以外,对环境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仅限于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导致很多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环境意识不强。这种局面与环境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的本质是不协调的。
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普及率低。很多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仅仅局限于城市、资源、生态及其相关专业,并且是作为专业课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其他专业则很少或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导致高职生整体环境意识较差,自然观、生态观、环境观、节约观的意识比较淡薄。二是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依然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环境教育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保护、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水体污染等问题的了解,因此,加强实地考察与环保社会活动应是高职院校环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教材建设落后。环境教育教材的专业性较强,针对非环境专业的高职环境教材较少,即使使用较多的《环境保护概论》也主要是自然环境科学知识,很少涉及环境保护的人文内容。四是环境道德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1)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明显。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缺乏应有的尊敬、爱心和同情心。(2)过度浪费。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成为家庭中过度消费的“主力军”,不仅为了生活便利追求“一次性用品”,而且为追求时尚,过早过快地废弃尚能使用的物品。(3)缺失社会公德。自然环境既然是人类共同生存的空间,个人的环境行为也就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必须遵循社会公德。时下的大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残渣、乱扔废旧电池等有害物品的现象司空见惯。此外,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在师资、课时保证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
加强环境教育的对策
培养大学生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们不要付出环境代价后再来治理,而是要在环境污染之前进行防范。人类要学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行为,用付出的代价约束自己的选择,限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据测算,每回收1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吨,节约1.4吨标准煤,减少6~10吨垃圾处理量。在未来20年内,我国有色金属的产量和需求量与资源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有色金属的再生循环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低等问题。因此,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同时,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资源结构。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大学生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
开展资源国情教育我国有限的资源和能源正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在生产、生活中高消耗和过度浪费现象依然严重。因此,亟须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战略的高度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质消耗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过去提倡的勤俭建国相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更广泛、更深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是缓解当前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高职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与能源的紧迫性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抵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
加强环境教育立法2005年8月15日,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被各大媒体转载,许多媒体都强调其中的一句话:“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但是,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全国依然有22个省、市、区的84个城市,以有损城市形象、造成交通拥堵等理由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在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小型车盛行的国家,几乎都曾经或依然在采用“对购买大排量轿车加以重税,对购买小排量汽车减税甚至给予补贴”的做法。然而在我国,虽然汽车购置税税率对大排量和小排量车略有区别,但在停车费、高速路口通行费等费用收取方面,大排量与小排量、豪华型与经济型丝毫没有差别。国家政策“只打雷,不下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政府打自己的算盘,以此保护本地汽车工业,带动本地GDP的上涨,这或许才是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小排量车,纵容豪华车消费的真正原因。因此,加强环境教育立法,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培养大学生的节约意识环境教育应该使高职院校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工作,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使每个高职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许多破坏和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主要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与环保无序行为的结果。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环保宣传与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保护。2004年,我国餐饮业消费总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额的7%;而在同期,美国餐饮业的消费总额为3760亿美元,约占GDP总额的3%。这当中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偏高的因素存在,但浪费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真正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人们从最基本的“吃”做起。生态学家不断向全社会发出警告:“人类已经可以不靠捕猎野生物种为生了,人类的贪欲和畸形的、过度的消费最终将毁灭人类自己。”这绝非危言耸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