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口语教学改革
作者:刘春霞
关键词:面试;口语;教学改革
近年来许多企业直接到中等职业学校招聘一线员工,企业招聘考试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项。面试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面试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二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学生通过了笔试关,却在面试中铩羽而归。从我校近年的统计情况来看,面试合格率为45%~52%,除少数学生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被淘汰外,其余的大都是因为在面试中暴露出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而遭淘汰的。
首先是普通话不过关。许多学生在面试回答问题时使用方言,大部分知名企业只要听到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无论其答案的正确率有多高,笔试成绩有多好,一律淘汰。这是因为,大企业招收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假如普通话不过关,将会给以后企业的管理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带来很多困难。同时,这些大企业认为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明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在面试时严把普通话关。
其次是口语表达能力差。许多学生面对考官的问题不能正确领会,答非所问。比如面试时考官让学生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自己,许多学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背诵。从出生年月、民族,到小学、中学在哪里上学等等一一介绍,结果时间已经结束却还没有介绍到重点,也没有突出自己的能力、特长。
再次是口语应变能力差。有些学生本来很有实力,但一走进面试考场就感到恐惧、紧张,回答不出问题,甚至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结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从而痛失良机。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没有识破考官设置的带有陷阱的提问,结果中了圈套。比如两个考生同时进入面试考场,当甲考生做完自我介绍后,考官让乙考生指出甲考生的缺点,乙考生不假思索滔滔不绝地总结了甲考生的五大缺点,结果被淘汰出局。最后,考官告诉心中充满困惑的乙考生:“你和甲考生素不相识,只简单地听了他的自我介绍就指出了他五条缺点,企业不能要像你这样爱挑刺的员工”。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面试考试中带有普遍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口语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需要,从教学内容、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和就业的需要。
充分认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对于直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说,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充分重视口语教学,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较多,为强化专业技能,动手操作时间占的比重往往较大,口语教学常常被忽略,课时较少,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口语课,这势必导致学生的口语水平低下,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认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口语训练。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口语学习,让他们认识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今后就业及生活的重要意义,启发他们积极进行听说训练,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提高说话、听话的能力。
围绕学生就业需要,充实口语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口语教学的载体。现行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版、提高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基础版、提高版的语文教材都编排了口语交际教学单元。但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仅靠每册二三个单元的听说知识传授和相关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补充大量的训练内容、增加训练时间。这些训练活动应该从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如结合与课本相关的口语交际教材,联系现实生活,增补“祝贺与欢迎”、“婉拒与道歉”、“表扬与批评”、“电话交谈”、“自我介绍”、“商品推销”、“商务谈判”等交际专题,全面、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口语教学中,要重视普通话的学习。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习惯使用方言,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更应该加大普通话的教学力度。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要求学生参加全国普通话测试,通过测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另外,学校也应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营造全校人人都讲普通话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强化训练,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一)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学好普通话
在口语教学中长期贯穿汉语拼音的学习如坚持给生字、多音字、容易读错的字词注音,这样,学生就能够经常接触拼音,进而扎扎实实地掌握拼音,在开口说话时,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拼音”。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牢记一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同时,还要使他们牢固掌握声韵调的配合规律及轻声、儿化、音变规律等。
弄清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尤其是自己所处方言区的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标准音的对应规律,比如我校坐落在南阳地区,该地区的方言经常将与d、t、sh、z、c、s相拼的“uei”读成“ei”。所以,应该把这个成系统的方言读音错误与普通话进行对照,让学生知道两者的区别,从而在学习普通话时注意避免使用方言。
(二)重视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在面试中,只有听清、听明白考官的问题,才能做出准确回答。听力训练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仔细、不遗漏地听取训练内容,排除无意注意的干扰,加强有意注意的自控能力,切实提高自己完整接受信息的能力,进而能够准确地反馈信息。另一方面,能够训练学生边听边概括要点,提高他们在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要点的概括能力,使他们能够较好地把握谈话要旨,有针对性地反馈信息。最后,能够训练学生从对方的谈话中鉴别、揭示出其暗含的弦外之音,避免掉进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
(三)多种形式加强口语训练
在课堂上开展灵活多样的口语训练首先,要结合实际开展每节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其次,要强化朗读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熟悉语言的构成和规律,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课堂朗读训练可以首先通过播放课文录音、示范朗读、指名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实现,然后再通过朗读模仿并进行模仿朗读优劣的对比。包括学生与学生的对比、学生与教师的对比、师生与专家的对比、普通话与方言的对比,借以帮助学生在欣赏和自身感受中逐步提高口语和普通话水平。再次,要联系教学内容采用设计采访式、推销式、新闻发布式、竞选式、电话交谈式等实用性较强的形式,在训练中模拟应聘面试、推销介绍商品的某些情境,让学生充当工作中的某个角色进行练习。学生在这些练习中,仿佛身临其境、心感其情、思维活跃、热情高涨。不仅可锻炼口才,而且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交流和讨论会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随时随地注意训练自己口才的习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