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中等职业学校战略制定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牛岩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倾斜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战略管理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悄悄升温,并不断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一些职业学校运用战略管理,抓住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困境中崛起,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但是在战略管理的第一阶段——战略制定中仍普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在战略制定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战略管理;战略制定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这给作为职业教育中坚力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实施战略管理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内在需要。各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引入战略管理,力图抓住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期从困境中崛起。战略制定作为战略管理的第一阶段,其重要性毋庸讳言。但中等职业学校在战略制定中普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在战略制定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战略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战略管理意识,多停留于操作管理阶段操作管理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指对具体业务、职能活动或日常事务的管理,诸如教育及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操作管理相对而言是比较具体、单一的管理,主要着眼于组织本身,较多关心管理的某个方面和环节。操作管理强调内部管理,强调管理的内容及具体的目标,偏重于内部各单位的整合。操作管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注重遵循现成的制度和规范,注重正常秩序下的奖惩激励。与操作管理相比,战略管理的优势显而易见。战略管理注重组织整体性、全局性和全程性的问题,注重学校与环境的关系。从他人或外在环境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战略管理过程也成为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注重创新和变革,要求职校管理者要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忧患意识,能够居安思危。操作管理更加注重管理实践的合理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头绪繁多,与外界的联系较为密切,涵盖了招生管理、教育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校园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但在管理实践中,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从校长到各业务、职能部门负责人再到具体操作者,往往较多关心管理的某个方面和环节,忙于具体事务,缺乏对学校整体性、全局性和全程性问题的关注。各项管理能够做到稳定有序,但缺乏对外界因素尤其是与职业教育关系极其密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的动态分析。这种操作管理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是制约其发展的巨大障碍。在稳定的环境中,操作管理发挥优势的空间较大,但对于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中的职业教育来讲,操作管理则显得效率不高。此时,战略管理由于关注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保证学校与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战略配合,使学校的能力与环境要求相匹配,并发展出新的、足以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主观上对战略制定重视不够,客观上能力缺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很多校长全权在握、事无巨细,他们对战略管理的有效性缺乏理性判断与客观信任。由于对战略管理的价值与内涵缺乏了解,加之受传统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同时由于缺乏对不可预见的外部环境的准确把握,学校领导者或教职员工对学校战略管理的信任程度不容乐观。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对战略管理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战略管理在企业界尚且不是一帆风顺,更何况在教育界。与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去制定发展战略,不如增加招生人数、联系条件优厚的就业单位更见成效,更能鼓舞教职员工的士气。有些领导者虽然具有一定的战略管理意识,制定了学校的发展战略,但仅仅是一纸文件,流于形式,空于落实。有些领导者虽然重视战略的制定,但受能力的限制,缺乏战略眼光,对环境变换的敏感度低,再加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其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对内外因素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往往只关注短期目标,忽视了潜在目标,战略管理功能的发挥极其有限,使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长期处于高耗低能状态。
  对学校的远景与使命缺乏准确陈述,战略目标定位不准确拟定远景陈述常常是战略制定的第一步,通过回答想成为什么样的组织给出自己的“远景陈述”。使命陈述是一个组织区别于类似组织的持久性目的陈述。使命陈述界定了一个组织经营的产品与市场范围。清晰的使命陈述描述了组织的价值观和轻重缓急,勾勒出了组织的未来发展蓝图。一个有效的使命陈述应能唤起人们对组织的美好感受和情感,能够振奋人心并激发人们采取行动。有效的使命陈述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该组织是方向明确的成功组织,值得支持和付出。中等职业学校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定位不准确,使命陈述缺失或偏颇。近年国家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政策表述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就是对其远景与使命给予了基本定位。而有些中等职业学校尚停留在本世纪初追求对口升学率的发展定位上。有些学校虽及时调整了思路,开始以就业为导向,却忽视了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生源质量下降,从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最后导致学校步入生存困境。
  外部机会与威胁考虑不够外部机会与威胁是指能够为组织的未来带来巨大收益或造成巨大损失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以及竞争等的发展趋势和重要事件。机会和威胁远远超出了单个组织的控制范围。战略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组织要制定战略以充分利用外部机会,规避或减少外部威胁的影响。鉴于此,识别、检测、评价外部机会和威胁是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外部因素包括诸多方面。从宏观上看,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劳动力就业与人才结构现状、人口数量与特征、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质量与人力资本等;从微观层面看,包括现有的竞争学校、潜在竞争学校、替代品、受教育者、社会需求等。中等职业学校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外部的机会与威胁考虑得不够全面和客观,调查和整理外部信息时,依据个人主观感受进行过滤,要么过分夸大外部机会而对与该机会并存的威胁视而不见,要么因某些不利因素而屏蔽掉了这一威胁背后的潜在机会。这些都使中等职业学校错失良机或误入歧途。
  对内部优势与劣势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内部优势与劣势,是指在组织经营过程中发挥积极或消极作用的可控因素。一个组织的各个环节都可能蕴含着优势或劣势。识别与评价组织在不同职能部门的优势与劣势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管理活动,组织应努力寻求能利用内部优势和改善内部劣势的战略。相对于外部因素而言,内部因素的可控性对学校的发展有利。中等职业学校在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等各种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时,容易从经验出发,先入为主,以偏概全。对学校情况缺乏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不能深入挖掘潜在优势,或各种优势之间搭配不当,不能科学互补、形成合力。同时由于缺乏改善劣势的信心,缺乏扬长避短的艺术,不能积极创造条件变劣势为优势,难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
  
  对策建议
  
  更新管理思维方式,树立战略管理理念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学校之间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形势的变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作为职业教育中坚力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面对现实,更新操作管理思维模式,树立战略管理理念。与操作管理的分析思维方式相比,战略管理的综合思维方式改变了化整为零的思维习惯,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其较强的整体观念,可以使管理者的思维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其管理观念和行为。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战略管理并不能脱离操作管理,因为战略管理的实施需要借助操作管理来实现。战略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整体的,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将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将战略“操作化”。实施战略管理,并不是要取代或取消操作管理,而是实现战略管理指导下的、战略管理框架下的有机结合,即宏观上、总体上实施战略管理模式,在微观上充分发挥操作管理的优势,实现战略管理的整体效果,追求整个学校的最佳发展态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