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中职《旅游概论》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蔡正敏
关键词:《旅游概论》;教学模式
《旅游概论》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由于理论课程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笔者针对《旅游概论》课程的特点以及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以求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就是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教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旅游概论》理论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将微观变宏观,化抽象为形象,改变信息转换方式,化繁为简,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凸显教学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进行“旅游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我国旅游黄金周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图片、新闻录像等直观性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旅游热点现象切入,多角度剖析旅游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以直观化的形式诠释旅游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
通过多种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学习效率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在自己的电子教案中注重多种媒体(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组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利用多感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在“主题公园”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影视作品中的主题公园背景、广告宣传片等视听材料讲授教材内容,增强讲授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扩充学生知识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缩短知识传授时间,加大课容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旅游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弥补旅游学科发展带来的教材内容编写滞后的问题,并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容量,适应时代发展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如在教学“新型旅游”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我国工业旅游产品做一些介绍,使学生对工业旅游的发展有现实的认识。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就是以对具体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透彻地观察个别事物,深入剖析它的方方面面,注意研究教育事实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课前教师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自行阅读、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全班展开讨论。从角色扮演上讲,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争辩、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境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而学生的角色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编写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对真实生活做出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争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方面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长对问题的洞察力。
如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典型案例材料的分析讲解,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有关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现以“景区轮休宜推广”为例:
自1989年起,黄山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第一险峰”和“第一高峰”持续16年的“轮休”,第一险峰天都峰景区自2000年实行封闭,2005年实行对外开放。与此同时,第一高峰莲花峰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封闭轮休,轮休期暂定3年。
近年来,一些景区管理部门过分追求接待人数的上升和门票收入的增长,对景区实行了“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致使一些景区遭受破坏,特别是一些自然生态景观受到很大损害。如果人们再采用那种“短视”的开发模式来开发景区,必然使一处处令人神往的秀色离我们远去,让后人来怀念那些已逝去的风景必定是痛苦的!与其让人去体味失去美景的凄凉,不如现在就懂得珍爱并加以保护。
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就黄山景区轮休一事及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讲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争辩,教师引导学生探寻案例背后隐含的基本理论。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理论,然后,再选择能够说明这些原理、理论的典型案例。如在“生态旅游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内外典型案例,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体会其意义。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教学成效看,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如在进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关于措施的讨论,让学生评价现有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地学习教学模式
实地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场地安排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教学见习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实施现场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在“旅行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旅行社,学生在参观前事先预习教材中“旅行社”的相关内容,通过参观学习以及与旅行社从业人员交谈,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旅行社的类型、业务和组织结构。参观结束后,每一位学生都要谈谈自己的实地学习感受,并联系教材内容理解旅行社的概念和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
实地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实践教学中,一些中职学生往往对选择旅游专业信心不足,学习专业理论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实地学习,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旅游行业,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信,从而增加学习动力。如在进行“旅游饭店”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星级饭店,听饭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与一线饭店员工进行面对面交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触。通过实地学习,学生开阔视野,树立信念,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理论教学往往陷入纸上谈兵的怪圈。实地学习可以摆脱这种怪圈,回归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让学生从实地学习中感知理论的科学性,提高理性认识水平。如在“旅游区(点)”教学中,对“旅游区(点)游览服务质量的要求”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参观旅游景区,感受各个岗位的服务质量,参观结束后,让学生联系教材内容讨论景区服务质量的优劣,对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服务质量要求的认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