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方言区导游专业口语课程创新浅议

作者:李国宁




  摘要:学生的口语表达是职业学校导游专业重要的技能训练课程,方言区学生在口语训练课程教学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挑战。“三模块训练法”是有效提高方言区导游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方言区学生;导游专业;语言表达能力;三模块训练法
  
  导游专业口语课程的现状分析
  
  导游人员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旅游接待效果和服务质量。导游人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规范服务能力、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等。广西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不少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导游专业,为广西旅游业培养人才;广西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方言。因此,作为培养导游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肩负者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大责任。
  尽管导游人员口语能力如此重要,但许多学校并没有把“语言”作为学生的一项单项技能来进行系统训练。学校通常开设的专业课有:导游实务、导游基础、旅游法规、模拟导游、旅游概论、旅行社业务与管理、礼仪、旅游心理、旅游经济学等,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仅仅是在模拟导游、导游实务等一些专业课中顺便进行。一些生源地区方言色彩特别浓郁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普通话课程,但不能很好结合专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能力训练,而是采用传统的“一本教材教到底”的教学方式,书本内容上完了课程就结束了。学生就业后很快就会发现工作岗位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远远不仅于此。
  其实,根据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安排,三年制学生一般在校内学习四个学期,校外实习两个学期。那么,合理利用这四个学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经历了专业成立初期的探索与实践后,结合导游专业的特点与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三模块训练法”这一新的口语训练方式逐渐进入了方言区导游专业的口语训练课堂。
  
  导游专业口语课程的创新:“三模块训练法”
  
  “三模块训练法”是一种有效提高方言区导游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包括“普通话基础训练模块”、“导游讲解口语训练模块”、“综合口语能力训练模块”三个部分。
  (一)普通话基础训练模块
  “普通话基础训练模块”是方言地区学校导游专业必须开设的一个基础模块。因为广西是一个语言环境非常复杂的地区,流行的方言主要有桂柳方言、粤方言、客家话等。另外,广西世居有壮、苗、瑶、侗等12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所以广西人说普通话夹杂的方言色彩也特别浓厚。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导游服务质量要求》:“无论是外语、普通话、地方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导游人员,都应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达力,同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这明确表示了导游人员要使用规范化的普通话或外语。“普通话基础训练模块”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发音,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知识和口头表达方式,以适应口头交际的需要。对于长期操持南方方言的广西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广大学生来说,避免在语言中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无疑是他们必须面对和克服的第一道难题。在这一训练模块中,教学内容应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变、词汇和语法规范的学习以及朗读和说话的训练,并严格按以下教学要求培训学生:
  发音标准是指声、韵、调(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标准无误,即每个字都要读普通话标准音。这是说好普通话最基本的要求,是该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关注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发音错误现象,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边鼻音不分、f与h不分等。另外,不同方言其发音特点是不相同的,甚至同一方言在不同的地区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问题都给普通话教学带来较大的障碍。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摸索普通话与各种方言的一般对应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有的放矢地抓住重点。除传授正确的发音方法外,还应保持充分的热情与耐心,对学生进行逐词逐字纠正,帮助学生努力克服方音的干扰,能用标准普通话来发音表意。另外,对学生而言,要解决发音标准问题,除了多听、多读、多记忆外,是无任何捷径可走的。
  用语规范普通话是一个主要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结合而成的语言系统,如果一句话的发音是普通话标准音,但使用的却是方言词句,这还不是普通话。广西方言中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与普通话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还需重视词汇、语法的规范使用。
  口齿清楚口齿清楚是指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说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有些人由于语速快、图省劲儿,常常会出现吃字、丢音、声音模糊不清等现象,即发音缺陷。因此,要求学生在说话时精神饱满,发音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把每个字、每句话都能清清楚楚地送到听者的耳朵里。
  “普通话基础训练模块”的教学可安排为两个学期,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2~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均不可急于求成,一般通过一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训练,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普通话基础训练模块”课程结束时,可考虑向当地的教委、语委申请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来检验学生对“普通话基础训练模块”课程的学习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人员如导游员、教师、广播员等的普通话测试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所以,学生考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对他们日后就业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导游讲解口语训练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基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导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多为带团的导游员或景区景点的讲解员。在学生解决了普通话标准发音问题后,即可开设口语培训课程的第二个模块——导游讲解口语训练模块。该模块的教学目的是针对学生日后实习就业实地操作的情况,学习和掌握广西主要的风景区、景点的讲解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导游讲解的技巧,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实力。
  广西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导游讲解口语训练模块”中,可安排学生学习广西主要的景区、景点。如桂林的“三山两洞一条江”、北海的银滩景区、桂平的西山景区、南宁的清秀山景区、凭祥的友谊关景区等。另外,教师还应格外关注一些新开发的景区,如桂林银子岩景区、世外桃源景区,南宁德天瀑布景区,贺州姑婆山景区等。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讲解方法的熟练掌握、讲解技巧的灵活运用。
  解说前充分了解景点的历史及现状景区景点的成因、特点、有关典故是讲解的主要内容。一般景区都有各自的景点解说词,学生须背熟已准备好的解说词,尤其是对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的年代、名称等重点部分要记得很熟,避免出现讲解错误。教师还可要求学生用简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自己写解说词,以加强对景点讲解内容的记忆。
  语言要自然、流畅、有美感导游解说词往往联想丰富、意境深远,掌握其中浓厚的抒情气息和深邃的语言意境,解说起来才能作到舒缓有度,富有韵律美。高尔基曾说过:“语言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正常语速大约一分钟150~300个音节,也可根据内容、情节、语气的要求,偶尔十来个音节稍快或稍慢。学生在训练时学会运用适当停连、重音、快慢、升降等语音技巧,使语言听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努力让自己的解说词同景点画面融为一体,给游客以美的享受。
  态势要和蔼大方、有亲和力导游讲解并不是靠动口就可以圆满完成的,必须用态势语言来辅助讲解,如果把站姿、眼神、手势、表情等处理得恰到好处,就会增加讲解的效果和魅力。不注意游客视觉反应,完全凭自己的口才来进行讲解,是不会成功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