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

作者:丁培元




  摘要: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是关键。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则是关键之关键。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之中寻求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的阅读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阅读;理解;文体;阅读原则;理解层次
  
  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为了能更直接地、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职业类学校,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直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因此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这与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标是相符合的。
  纵观高职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篇精读材料和补充阅读材料,难度由浅入深,题材、体裁丰富,科普文章占有一定比例。而学生整体基础较差,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学习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重树英语学习的信心;利用课本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基础英语的学习,使他们能顺利地进入到专业英语的学习。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什么是阅读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地捕捉这些文字符号所表达的信息,并凭借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再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对信息进行体验、预测和确认,最终获取作者表达的意思。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限制,阅读活动成了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对词句进行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的过程。学生一旦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阅读过程断断续续,理不清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不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更不会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基调。而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智力的活动,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哥德曼(Goodman)提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Rumelhart的“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ve Approach)和Carrel的“图式理论”(Scheme Theory)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语言阅读理论。
  
  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明确阅读目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学生不是为学习英语而阅读,而是为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而阅读;为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信息、丰富知识而阅读;也为提高鉴赏能力而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能力培养。
  充分了解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利用背景知识教学,把这种文化因素融入到教学中,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材料的领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阅读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课上教师应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活动,教师的讲解应适时、适量,因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理解、去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才会慢慢领会和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整体原则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纵观全文结构和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title,main idea,topic sentence)去领会文章中心,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利用上下文进行猜测,切莫逐字逐句地进行释义,不要在遇到遗忘的单词或个别较难理解的句子时就停下来,这不利于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
  阅读的形式应以默读为主,朗读为辅实践证明,学生在默读时所能获取的信息量要比朗读时大,这是因为默读时大脑的思维要比朗读时活跃。然而,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但朗读应在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后再进行。
  处理好精读和泛读的关系教材中的阅读量很大,分为精读和泛读,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阅读更多的材料。在教学方法上,泛读材料只要求学生看完后理解即可,对于精读文章则要展开多种层次的阅读。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阅读是为了能理解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最重要。阅读过程中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即从初级的感性认识阶段到理解、吸收及创造性思维的理性认识阶段。
  表层理解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哥德曼(Goodman)提出了快速阅读理论的模式。他认为读者不必使用文章中的全部提示,而是在文章中择取足够的信息做出预测,用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采取猜测、跳跃式搜索等方法,找出有关的信息。强调整体篇章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快速阅读方法,如组读法、浏览法、略读法、跳读法等。根据美国学者(Albert J. Harris)的实验统计,美国中学生的正常阅读速度(本族语)平均为每分钟250个单词,而目前我国学生阅读的速度与之相距甚远。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既完成表层信息的捕捉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了训练。
  深层理解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细节,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进一步理解篇章内容(即深层理解),并掌握新的语言知识。根据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鲁姆哈特(D·Rumelhart)提出了交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即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照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到关键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有助于理解文章,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阅读也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细读全文,完成教师设置的各种细节问题及较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问题,从而对文章有较深刻的理解,利用所获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