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课堂提问的“三适”、“四性”与“五忌”原则
作者:王文倩
忌无疑而问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提问:先由教师表述一个结论,再由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种提问毫无思维价值,仅造成了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气氛,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进行思考,只是人云亦云,更有甚者只是“看教师脸色行事”。提问是一个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手段,通过提问,让学生从没有疑问的地方找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由此可见,教学中忌无疑而问,倡导激发疑问进而探求真理。
忌无趣而问克拉克在《中学教学法》中指出:“使学生注意教师提问的最好办法是一些真正有趣味、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诱导答案的问题,能泄露答案的问题,否则,问题便索然无味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疑问、激发趣味的过程。学生有了兴趣,自然愿意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且在兴趣的激发下,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随之加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同时,因为情绪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作者都精心给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间,教师可以把这些空间变为学生求知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例如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赫耳墨斯听到自己仅仅是个“添头”,表情会怎样?心里会怎样想?再比如学习《过万重山漫想》时,面对第一个闯三峡的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你是一位旁观者,你对挑战者会有怎样的言论?为了激发兴趣,可以情境模拟的形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扮演这位旁观者。
忌不懂不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爱提问,切忌不懂装懂不提问。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它需要教师具有审时度势的机敏性,也需要一针见血的分析能力,还需要风趣幽默的语言。总之,在教学中,适量的、恰当的提问确实具有多重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经常这样做,那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绝不仅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张瀚林.中国改革发展文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王文倩(1971—),女,现在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讲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