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的研究

作者:何同林 冯 丹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由知识教育转变为创新教育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更新教育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要改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按照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课题研究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中;要把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证书考试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双证书”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职场上具有竞争力。
  立足西部地区,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具有持久性的优势。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立足本地区,以学校重点学科与重点专业为中心,建立特色专业群,形成专业化优势,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办出品牌效应。其次必须建立一支业务过硬、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再次要构建能够提供给学生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最后要建立能够较好地整合上述资源的管理机制。
  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看,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交互作用的二元系统。一方面,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体制以及方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都会产生积极而巨大的影响。因此,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院校要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服务,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服务的办学理念,努力保持与经济发展的阶段与速度相适应,相协调,实现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李锦斌.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2]杨益民.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高教与经济,2006,(3).
  作者简介:
  何同林(1955—),男,四川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