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及教育模式优化研究

作者:张红贤 陶永波 陈 欣




  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307名高职学生的调查,可以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高职教育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学习心理;优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如有些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高职院校是差生的选择,因而产生自暴自弃、放松自己、不求上进和不重视学习的心态。另外,由于高职生源复杂,很多学生不了解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将二者相提并论,因而学习思想出现偏差。还有的学生受“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影响,产生了不想学习、只想工作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多种学习心理问题相互交织,往往容易影响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正确认识,部分学生存在的厌学、逃学甚至退学的情况,也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学校的正常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有教育制度的原因,也有高职教育模式的原因。本文拟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的方式,在深入调查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探讨产生各种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力,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宁波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办学起点较高,是浙江省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院校,被浙江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院已积累了十余年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师资、教学设施设备较为完善,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生源较为广泛。因此,选取该院的学生研究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分析及原因探讨
  
  研究对象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学院、旅游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信息学院一年级、二年级和毕业班的部分学生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研究方法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法对各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调查数据,了解学生普遍的学习心理状况与学习状态。采取访谈法与学习心理存在较显著性差异(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积极性中等、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其学习心理状况,并探寻形成不同心理状况的原因。为使调查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课题组还对几个学院的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探析课题组围绕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开展等方面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学生选择高职教育的动机、目前的学习状况、采用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对考试的认识、课外学习的情况等内容。调查表明,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对课外学习、考试、实习等方面的认识较为理性,并在以下几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1.对高职教育认识模糊。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定位很模糊。在所有的调查问卷中,有4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是考不上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选择,有21%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没有区别,有12%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与职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区别(在访谈中部分学生认为高职院校还不如职业高中),只有22%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学到技能,有利于就业。这说明很多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清楚,选择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数学生认为上高职院校是考不上普通高等学校的无奈选择,这种认识也存在于广大的学生家长中。学生由于没有考上普通高等学校,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别人低,到高职院校学习只是为了拿个毕业证,甚至部分学生产生退学的想法。所以,从入学起,认真学习,掌握一门技术技能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为数不多的学生想通过高职教育作为跳板继续“专升本”深造,因而专业学习热情不高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外,不少学生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没什么区别,这一方面说明这部分学生心态比较好,但同时也说明高职教育还没有体现出办学特色,其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另有一部分学生将高职教育等同于职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甚至在接受访谈时,部分学生认为高职院校除了学历比中职学校高以外,所学内容还不如中职学校具体。这说明学生特别想学到基本技能,同时也说明学生还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区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不同培养重点。
  2.学习方式方法趋于合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表明,只有接近28%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跟着教师学习,调查数据显示,这部分学生主要是一年级的新生,说明学生对纯粹课堂讲授的方式不是很欢迎。既然学生不愿意跟着教师进行课堂学习,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对理论课与实训课、技能训练课的课时也需要更加合理地搭配。有39%的学生愿意自学,而另有33%的学生喜欢与同学讨论。这种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追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熟化、理性化,迫切要求变革当前的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主讲为核心的授课方式逐步发展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实践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课时安排上应考虑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3.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忽视理论基础。对学生喜欢的课程类型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4%的学生喜欢学习专业技能课,28%的学生喜欢文化、历史等人文课,15%的学生喜欢音乐、体育等素质课,只有3%的学生喜欢专业理论课,这说明学生非常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在对学生希望的考试方式的调查中,有86%的学生希望采取技能考试或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喜欢学习专业技能课,这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向非常一致,说明学生在课程类型的选择上更加理性。然而只有3%的学生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也说明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与自身的发展方向。存在这种认识的误区往往与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学习专业技能有关,也与教学方式有关。过分忽视专业理论课,学生学到的只是技能,而对理论基础掌握甚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的相关知识,发展潜力不是很大,创新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性较差,而且与中职教育的比较优势也体现不出来。同时,导致课堂上跟着教师学习的学生较少,给教师授课带来了困难,培养计划难以执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文化、历史等课程,说明学生对文化、历史等人文课有较大的兴趣,学校应该增加这类人文课的课时,这既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也能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为部分专业的学生提供创新的思路。另外,在所有的调查问卷当中,有66%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多安排讲座,尤其是社会成功人士的讲座,以期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借鉴。
  4.激励学习的动因各不相同。在调查中,有36%的学生因为对专业感兴趣而积极学习,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有27%的学生是因为就业的压力,为了能够将来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而努力学习,这部分学生常常将学习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起来,对所选择的专业课程不是非常感兴趣,往往更关注招聘市场急需的专业及其技能,而忽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与专业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加以引导。另有23%的学生由于被周围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而努力学习,还有5%的学生因受到教师不断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大,从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也较差。还有9%的学生学习动因不明。有目标才能有动力,在调查过程中,有20%以上的学生对大学学习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而失去了学习动力,缺乏前进的方向,其中有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二年级的学生,应充分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使其尽快找到明确的方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