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作者:邱 远




  
  实验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提高显著,对照班学生变化不明显表5的数据显示,实验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尊自信、兴趣态度、意志、情绪等心理建康水平基本相当。后测数据则表明实验班学生上述心理素质水平有较大的改善,相较对照班变化明显,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自尊自信、兴趣态度、意志、情绪等心理建康水平既是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构成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实质性的、具体的内容。此结果既证明了体育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又证明了整体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比传统教学更胜一筹,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这一独特载体的作用。传统教学可能由于只注重学生的体质增强和技能的获得,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培养,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明显。结合表6进一步分析显示出,实验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SCL-90各因子、总得分、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基本相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相当。而后测数据则显示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强迫、偏执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外,其他如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以及总分、阳性项目数等因子均差异明显,经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班,而且从心理病态学生检出人数的前后变化(实验前为24.5%比21.0%,实验后为12.3%比29.9%)也可以得到证明。
  
  结论
  
  1.整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整合高职院校并不充裕的各种教学资源,实现高职学生整体健康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协调和谐发展,提升学校体育综合性教学功能,为新一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整体教学模式是由整体教学理念、整体教学形式、整体教学策略及学生整体素质评价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实践架构,是对《纲要》进行整体构建与具体实施的一个范例。对高职院校来说,完整理解、整体把握、完整构建、整体实施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3.研究表明,与高职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使体育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生长点之一。
  4.高职体育教师应依据《纲要》的基本精神,开拓创新,建构更适合于高职学生体育与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学习体系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体育与职业的“无缝”结合,提高育人效果,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瑞雪.教育部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最新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3,(6):74.
  [2]邱远.关于体育素质教学一体化策略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1):68-72.
  [3]邱远.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理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60-63,65.
  [4]邱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内在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37-1638,1641.
  [5]邱远,闫虹.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30-1632.
  [6]曲宗湖.学校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邓树勋.体育与健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9]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0]俞继英,等.健心与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