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浅说

作者:张 正 佘少华




  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通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专业技能教育的实践,讨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育;现状;教育效果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观得到了普遍认同。在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或办学机构的支持下,尤其是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活动的推动下,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已经成为各类高职院校重要的办学方针,促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逐渐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然而,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仍需高职院校苦练内功,切实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摆到重要的位置上,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教育机制和手段,走出一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正确道路。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政策导向,在近几年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虽然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即用人单位)的期望或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未能从根本上科学、有效地解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难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解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心放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上,即“实验、实训和实习”上,认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把实践教学环节中相关课程的学时给足,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进程就可以了。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只保证做完规定的实验项目(实训项目);实习教学虽然占据了很多的教学时间,但一些院校受制于校内的实习条件,难以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实习教学效果不好;还有一些院校根本没有校内实习场地,只能借助于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而普遍的情况是,企业一般都是把前来实习的学生当作“顶岗工人”使用,从而使学校制定的实习教学计划落空。更有甚者,学校把实习教学时间安排给学生自由寻找实习单位,而这样的安排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的实习教学意义。
  很多高职院校单纯“以加强实践教学”为主导意识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做法收效甚微。因此,改革职业技能教育的模式,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教育方法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质量。
  
  设立专业方向,调整课程
  体系,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高职生职业技能教育效果欠佳的问题和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不匹配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我院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设立了与企业岗位(群)联系紧密的专业方向——电子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方向。通过专业教学改革课题,对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出较大改革,积极寻求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效果切实有效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的较为广泛的人才需求和专业岗位的调研,掌握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岗位(群)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需求,对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结构做出大幅调整,把原来的专业基础(技术)课和专业课,调整划分为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技能课两类,并且开发了该岗位所需的一些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其中,专业主干课程有:《质量检验基础》、《质量管理与认证》、《电器产品安全与强制认证》、《电子测量与传感器》,由于这些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专门组织专业教学骨干教师编写教材,现在第一轮教材已经编写完成,正在学院内的相关专业使用。
  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适用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教育收效良好的关键。通过对电子电器产品质量检验岗位技能的分析,我们认为该岗位所需要的岗位技能应如图1所示。
  
  为实现以上能力培养的目标,我们有针对性地建立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理论教学体系主要围绕能力培养开设了电子类的课程,其中,《电工基础》、《低频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为专业平台课,《电视原理与维修》、《数字视听设备》为专业技能课。课程与能力的对应关系如上表所示。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与理论教学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其构成如图2所示。
  
  教学计划的确定及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与教学各个环节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以下成效。
  从质量检测专业类的课程特点出发,进行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例如,《电器产品强制认证》课程把教学内容融入电器产品国家标准检测的十个项目中,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着重安排学生的实际操作。由于检测设备是按照企业相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规格和类型进行配备的,检测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电器产品,检测方法和程序是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的,因此,该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另一门主干课程《质量检验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电子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特点,从有利于学生掌握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检验使用标准的角度出发,设置了很多来自企业产品检验的实际案例。这样不仅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在一些专业平台课程如《低频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中,积极探索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途径。关于《低频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是在现成单元电路实验板(箱)上做实验,存在的最大问题,即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学生多是按照实验讲义做实验,并未搞清楚电路的工作原理,对于采集的数据之间的关联更不了解,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为了打破过去在实验板、实验箱上做实验的模式,我们对于要进行的实验,电路要求全部由学生自己在“万能板”上设计、组装和调试。实验课程的考核标准也体现了多元化,由“焊接质量”、“电路功能实现”、“调试过程”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这样一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实验教学的效果自然得到很大提高。
  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以“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构想为基础,开发了“用实际电路观察实验现象+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模式+开放式设计制作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四点式数字电子技术教程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这一模式中的实践项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实践教学非常感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教育效果的方式是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渗透性和有效性。
  
  积极发挥师生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双主”作用,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高职院校中制定的职业技能教育目标要通过教师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组织实施等教学活动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保证和提高职业技能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学生则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职业技能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启发和传授,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学到手,并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应该承认,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指导、启发和传授,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真正学到职业技能的。所以,在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作用,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并使教与学之间积极配合,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