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广东省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
作者:骆 风 蔡兴勇 谷 靖
关键词: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途径;培训效益
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已经成为各国著名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利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部分企业开展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不少企业尝到了盈利与发展的甜头。但是,仍有不少企业面临培训无计划、投入低效益等问题,挫伤了企业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培训工作涉及对培训对象与培训需求的认识,对于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合理规划,对于培训效益的科学评估等具体问题,绝不是仅凭热情或投入就能搞好的。为了指导企业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展培训工作,进而为在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制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在广东省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首先通过资料检索以及不同层次的访谈、座谈,对广东省企业的培训情况做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同北京的总课题组专家一起编制了“广东省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社会成员学习状况调查”问卷。随后,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7个地区的42家企业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18份,总有效回收率为84%。
下面,对调查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企业培训员工的客观理由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对于员工的文化素质要求逐年提高。调查表明,广东省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文化程度的要求集中在高中、中专(技校)和大专水平上,分别占24.%、18.8%和28.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很少。但从招收的新工人的实际文化水平来看,与管理者所期望的文化水准还是有差距的。在企业招收的员工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2.8%,高中文化水平的占27.5%,中专文化水平的占10.3%,大专以上及小学文化水平的不多。
多数企业不仅要求新招的员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学历),而且希望新招的员工能够懂得企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企业的生产规范,即希望新来的员工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快适应劳动岗位的要求。我们的调查表明,广东省的企业管理者要求新来的员工有1~2年工作经验的占48.1%,希望新来的员工有3~4年工作经验的占20.9%,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的占24%。调查还表明,虽然多数企业对员工的工作经验比较看重,但作为硬性规定的不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经验选择为“一般看重”的占46.1%,“比较看重”的占42.2%,“非常看重”的只占9.4%。
企业管理人员不对员工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提出硬性要求,是由于他们知道招收到完全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并非易事,特别是最近几年,长江三角洲等地用工需求大、员工待遇提高,来广东企业务工的吸引力降低,完全按照企业工作的标准大规模地招收人员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再培训就成了企业补充员工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企业培训职工的客观理由。我们在东莞同一家电子企业的老板交谈,他手持计算器告诉我们,他的企业新增一条高科技玩具生产线需要160名技术工人和12名管理人员,如果按照中专以上学历、外加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在半年内招齐这么多人员毫无保证,即使招齐了人员,耽误的时间加上付出的工资也会使他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而降低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举办岗前培训,则可以使他节省10万元以上的成本并可按期投入生产。
(二)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需求的主观认识
如上所述,企业培训员工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又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8.6%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要“非常强烈”,44.3%的管理者认为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要“比较强烈”,表示需要程度“一般”的占39.3%,仅有7.8%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不需要或者非常不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即超过一半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培训是必要的,但也有四成多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够重视。
具体调查了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培训周期的看法,结果除了3.7%的管理者认为用不着培训之外,5.3%的管理者表明对企业职工一般2~3年需要培训一次,33.1%的管理者认为每隔一年需要对员工培训一次,57.9%的管理者期望每隔半年培训一次,即91%的管理者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或部门需要在每半年至一年的周期内对员工进行一次培训。
进一步调查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培训现状的评价,结果有63.2%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存在岗位培训不足”的情况,否认培训不足的管理者也有36.8%。对认为企业“存在岗位培训不足”情况的管理者的调查表明,有的管理者是担心员工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而主张加强培训的,如惠州的一位国有企业的老板不惜高价请专家定期讲授市场营销策略;有的管理者是为了留住或者培养骨干人员而增加培训投入的,如深圳的一位金融企业老板把自己信得过的6位业务骨干轮流送到美国接受3个月的培训。
多数管理者认识到了企业培训的必要性,而企业员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在所调查的企业员工中,有88%的人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肯定了学校教育与单位培训的重要价值,其中60.0%的员工认为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同样重要,16.3%的人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更为重要,而有21.2%的人认为培训更为重要。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员工做出不同的回答,主要是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经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和工作性质,很难简单地得出教育比培训重要或培训比教育重要的结论。
(三)培训的内容
毫无疑问,企业培训员工的目的是增加盈利。但是选择哪些项目进行培训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盈利的目的呢?这里存在着企业管理者对于各种培训内容的价值判断问题。在对广东省的企业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在“非常需要”的培训项目选择上,首先是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培训,其次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再次是以塑造或灌输企业文化为目的的培训;在“比较需要”的培训项目选择上,首先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次是一般技能培训和以塑造或灌输企业文化为目的培训,而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培训相对来说需要的程度较低。
企业管理者对于培训内容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过具体的培训内容不一定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实施。调查表明,实际参加上岗培训的员工只占16.1%,实际参加过提高技能水平培训的员工只占12.8%。上岗和技能水平的培训能够帮助员工很快地适应工作或者做得更好,能够明显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利润,所以最受重视。多数员工重视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企业也尽力满足员工的需求。企业文化培训能够从心理上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减少摩擦和矛盾,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必需的,因此实施这两项培训的企业比较多。转岗和专业培训对于企业盈利的直接意义不大,所以企业在这方面的培训不多。
(四)培训的途径
企业确定了培训内容之后,就要考虑通过哪些途径对员工进行培训,当然也会认真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在对广东省的企业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在“非常需要”的培训途径的选择上,首先是本单位内部培训机构,其次是政府主办的各类培训中心,再次是有业务关系的其他单位。在“比较愿意”选择的培训途径上,首先仍是本单位内部培训机构,其次是有业务关系的其他单位,再次是大专院校。总的来说,企业培训的途径以自己单位内部培训机构为主,以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其他单位和政府主办的各类培训中心为辅。在座谈中得知,企业培训员工首选本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不仅是为了节约开支,也是因为部分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有较为正规的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培训的针对性强,收效大;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中心培训周期比较短,而且针对性比较强,能够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因此同样受欢迎;有业务联系的其他单位,在人员招聘、原料供给、企业评估、技术革新、产品销售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各种合作关系,企业也愿意把一部分培训任务交给合作单位,在某些情况下,明知这些单位的培训效果强差人意,也照样由其培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