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职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翁银翔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模块化;差异化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进一步将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十万年薪招聘数控操作人才”的广告屡见不鲜,来自人才市场和企业的用人信息也表明,社会对高质量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上看,已超过企业的需求,不会出现供需失衡问题,问题在于供非所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所谓高技术人才达不到企业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不尽合理。可见,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的社会定位
高职院校大多是由独立设置的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参照普通高校同专业制定或简单压缩而成,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力不大、吸引力也不强,不适应学生择业和企业用人观念的变化。朱镕基同志在2002年全国职教会议上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需要,是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开放的、柔性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并且是以人为本的”。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应围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和较高品德修养、人文素质、文化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并且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以服务于社会为基点,以企业需求为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调整、开发职业教育课程。
数控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市场调研分析
通过对宁夏“小巨人”机床集团和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等应用数控设备比较集中的企业调查发现,现有数控人员从事的岗位中,数控机床操作占80%,数控编程占6%,数控维修占6%,能同时从事以上三种工种的占8%。这些岗位上的人才来源大致有两个:第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专业毕业生。这类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尤其缺乏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难以满足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人才的需求。这正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瓶颈”。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前景将会十分乐观。第二,接受过数控培训的企业员工。他们的优势在于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实践经验,但基础及专业知识薄弱,尤其缺乏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气液压控制和常用数控系统的了解,难以胜任新产品开发及难度相对较高的零件操作加工。调查还发现,不同的数控岗位对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差别很大。比如操作型数控技术应用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夹具、刀具和量具等方面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知识,在数控机床的操作等方面要有很强的操作技能。数控编程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实践经验、数控机床、数控编程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不同的要求为重新设置开发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数控人才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定位模糊、不准确
数控专业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三大学科于一身,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学生在短短二年时间里系统掌握这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很不现实。由于专业定位过于笼统和理想化,造成学生对各种技能和理论知识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失去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克服重学科、轻实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要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向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技术知识为目标。理论教学要给学生搭起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知识框架,根据企业对人才不同的需求,调整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学科学时所占的比例,实现差异化教育。实践教学则给学生铸造一块企业急需的定向性很强的技能模块,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细化技能培养,实现差异化技能教育。总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要有别于普通高校,不能成为本科或大专课程的简单压缩。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生产,突出实用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对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但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授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另外,教师应将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作为努力目标。
学校应制定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专业师资建设规划,明确各期目标,保证“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既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应占较大比重。
拓宽培养渠道,确保“双师型”教师质量学校应想方设法拓宽师资培养渠道,选送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实践能力,使其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聘请相关专业教授、行业专家定期来校作报告,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激励引导机制在待遇、职务和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做较大倾斜,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引入合理的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在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从企业招聘或聘任兼职教师来校从事教学工作,促进在岗教师的积极性,增加紧迫感。
(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及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能力,增加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影响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教学数控实训设施虽有所增加,但仍大大落后于当地企业。另外,实训内容长期不变、训练水平不高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另外,除增强实训外,应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尽快提升实训层次。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开发
(一)设置三个专门化方向
高职教育要保持自身特色,要考虑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企业用人针对性强的矛盾。数控技术专业可设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
操作型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机床操作,编程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的数控加工基础和工艺知识,掌握夹具、刀具、量具知识以及加工程序的校正和修改,能检测排除简单的机床故障。
维修型维修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整体分析、诊断能力,掌握机床传动原理,控制原理,数控装置原理以及气、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及相应的检测、维修方法。
编程型编程人员应十分了解数控设备的具体编程,要有扎实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要掌握手工编程、自动编程的技能,还要会使用一至两套计算机编程软件,具备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的优化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