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
作者:徐 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考核评价;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
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存在两大误区:一是理论教学比较重视因材施教,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实行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二是重视技能培养,但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够突出。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在原有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产学合作关系,缩小或避免学校教学与工作实际的距离。实现这一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是:按照学生能力培养层次,将技能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个体差异性技能三个部分。其中基本技能培养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专业技能培养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中;个体差异性技能培养则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程、第二课堂教育上,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基本技能依照各专业对学生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重点加强两课、数学、大学信息技术、应用文写作、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主要通过课内实训组织实施,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能力平台,培养各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
专业技能依照各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结构要求,规划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训练平台,主要通过课内实训、专项实训、课程设计、专(毕)业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环节组织实施,让学生系统认识专业综合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个体差异性技能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必读书、创业创新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选修、第二课堂等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自主选择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人爱好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个人才华禀赋得到充分发挥。
强化技能训练,有效运行创新型
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根据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除纯实践课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部分通识教育类课程,都应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安排相应的实训课时,实训课时既要训练基本技能,又要训练专业技能和综合性技能,将实践教学环节直接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师资学历进修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校企之间有序流动,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另一方面,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在专(毕)业实习、专项实训、综合性实训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如知识模块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生涯设计、心理素质训练、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顶岗实习、现场参观、学习考察、案例研究、实物演示、模拟实训等,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重视实训教材建设贯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产学双方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训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高起点地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联姻,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利用率高、辐射力强的一流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改善实习、实训条件,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顶岗”实训,实现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项技能竞赛,展示自我水平,了解同行状况,知己知彼,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凸显个人技能特长;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根据专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的要求,设置多种形式的技能比赛项目,举办全员参与、大规模的技能节,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把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方面,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扩大实践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范围,因材施教,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成立“学生创业园”,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与市场进行“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有效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是反映实践教学质量、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公平、公正,突出可操作性和可评定性,更要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促使学生发挥个性,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为此,在设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时,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强调能力本位评价,尽可能在模拟、仿真和全真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评价,力求使能力评价方式接近实际工作情境,尽可能反映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水平,突出考核评价体系的与时俱进性。
第二,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技能的评价。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创业实践、阅读课外书目以及个人技能特长等作为评价内容,对获得高级专业技能证书、在市厅级以上科技比赛中获奖、参与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通过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鼓励和支持其发展个性和特长。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围绕课内实训、专项实训、综合性实训、专(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由教学督导人员、院系(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监控组织系统,为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发挥提供监督和保障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