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作者:易兰华 邬移生




  4.充分利用内在激励。根据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对优秀人才除了要考虑到工资、奖金、安全、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使他们消除不满、安心工作外,更要发挥优秀人才的内在积极性,用挑战性工作任务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其工作责任感、成就意识和满足感,充分体现其自身才能的价值和对学校发展所做贡献的重要性,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体现激励因素在实际管理中的功效。
  5.可以设计具有差别的激励性福利项目,采取菜单式福利方式,由教师自主选择福利计划,以期满足具有差别化需求的“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
  注重文化激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使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事业组织。相对于一般组织,高职院校人力资本高度集中,教师知识层次高,个性特点鲜明,需要层次与内容差异化明显,对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的追求往往超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因此,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人力资本管理时,应突出文化激励的内容,营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充分尊重“双师型”教师的思想、信念与追求,从而满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突出的精神需求,降低激励成本。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指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前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教授也曾指出:“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重要性,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教师产生高质量的劳动成果,为教师营造宽松的、适合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全体人员平等参与的、具有凝聚力与亲和力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使“双师型”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给予“双师型”教师以更大的自主权,满足“双师型”教师自尊的需要,增强“双师型”教师的自我实现感等,将有助于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吸引企业高素质人才加盟,减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本的流失。
  充分利用声誉激励机制所谓教师的声誉或荣誉激励,就是对在工作中取得卓著成绩、为学校乃至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教职员工给予认定,给予相应的荣誉,并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以此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工作的开展,促进任务的完成或目标的实现。光荣的名誉若能属于那些应该享受荣誉的人,不仅会对个体产生强有力的激励作用,而且也会对群体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各种需求由于重要程度和发展顺序不一样,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当前,绝大部分“双师型”教师的低层次需求(生理和安全需求)均已得到基本满足,因此,在激励机制中配置相应的声誉或荣誉激励,赋予“双师型”教师以职业生涯中的声誉(包括强烈的成就感以及由事业成功所带来的职业声誉、社会荣誉和地位等),可以进一步满足“双师型”教师的高层次需求,使他们的行为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加强地位激励,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双师型”教师参与决策,是高职院校管理决策正确、合理的必要条件,同时,“双师型”教师参与决策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源。“双师型”教师参与决策,证明他们不仅仅是执行学校任务的工具,而且是能够影响学校大局的主人,可以满足其受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使其产生满意感、归属感,极大地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双师型”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调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被扭曲的价值取向,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既要打破传统的行政权力一统天下的体系,建立健全各级学术组织和机构,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改变目前我国高校中各学术组织机构处于虚拟状态的格局,通过对权限的规定和划分,使学术问题的决策权回归相关学术组织,使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享有真正的“发言权”,又要打破普通高校那种学术问题的决策由学术权威一统天下的局面。应正视“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这一事实,在建立各级学术组织和机构时,保持“双师型”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等学术事务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双师型”教师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融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2]李湘苏.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3]刘世举.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
  [4]熊勇清,易兰华.分红型虚拟股票期权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1).
  作者简介:
  易兰华(1969—),男,湖南新化人,硕士,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与高职教育。
  邬移生(1973—),女,湖南新化人,硕士,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哲学与高职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