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开发

作者:王升初




  树立全新的课程观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首先,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出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其次,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说话机会、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更多的评价机会,注重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才能发现学生一些不易察觉的情绪性或问题性资源。例如习题课上,在检验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产物及仪器的连接时,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浓硫酸中本来就有2%的水,实验中所检验的水一定就是反应中生成的水吗?”笔者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生成性资源。首先,对这位学生的问题加以肯定,并且表扬他思维敏捷、全面。然后,启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证明反应中确实有水生成(不是原浓硫酸中的水),思考能否用原装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课堂气氛热烈、富有启智性,师生间能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又如在讲授氯气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1)日本侵略我国时,使用过氯气弹,使成千上万的中国军民惨遭毒杀。在战场上氯气弹被称为杀人不见血的“魔王”,由此能否推知氯气的物理性质?(2)根据氯气的原子结构,能否推知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战场上为防止氯气的毒害,常用稀碱性溶液浸过的毛巾捂住口鼻,能否据此推知氯气有哪些性质?(4)Na2O2、H2O2有漂白性,氯水是否也有漂白性?(5)制取氯气的反应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根据制取原理,联系以上推导出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初中学过的H2、O2、CO2的制取方法,能否预测制取Cl2的发生、干燥、除杂情况?然后,以“观察员”的身份走下讲台了解情况。对有疑惑的学生作适当点拨,使其恍然大悟;对精神倦怠的学生,走到跟前轻敲他的桌面或轻碰他的胳膊,让他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学习中。当遇到难题急于求解的学生举手发问时,对于特殊问题做个别解决,对于共性问题,则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解决方式。在巡访过程中,笔者还特别注意学生在即时训练中的错误,并根据其出现频率确定此类资源的利用价值、利用方法和利用时间。
  总之,要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要在教学上多下工夫,储备足够的知识;要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教师只有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参考文献:
  [1]郭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活化教程资源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7).
  [2]杨周芬.动态生成式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7).
  [3]郑长龙.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素材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朱嘉泰,李玉俊.化学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升初(1970—),浙江天台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郝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