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职业教育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战略研究

作者:齐守泉




  山东省高职教育制造业人才培养情况(1)总体规模。五年来,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由2000年的14所发展到2004年的52所。2004年招生10.43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1.45万人。(2)专业设置。目前,山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达941个,其中工程技术类专业达387个。2004年,山东省高职院校为五大产业群服务的高职专业有317个,共招生4.16万人,占招生总数的39.88%,在校生8.64万人,毕业生为1.27万人;2005年毕业生达1.76万人。
  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半岛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存在的问题(1)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关政策不配套、落实不到位,同外省相比,比例偏差较大。对于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国家及山东省已有的政策有些地方落实不到位,许多地方财政部门截留或挪用职业学校学费的现象严重。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缺乏,实习设施陈旧,工位不足,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2)偏重自我发展,缺乏主动与经济发展接轨的意识,布局结构、专业调整较慢。在学校布局与专业设置上,很多地方和学校不是根据产业结构需求,而是只顾自身条件开办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设置重复,缺乏特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3)实训设备相对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在职业教育实训设备配置方面,很多学校与现代化企业同步的教学设备少,实训设备的数量相对不足,虽然很多企业对所聘用毕业生的知识和态度比较满意,但普遍认为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比较欠缺,同高中毕业生没有太大差别。(4)专业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5月,个别学校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之比大致为6∶3∶1,与教育部规定4∶3∶3比例相差甚远。(5)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成本较高,人才培养相对困难,导致数量不足,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据测算,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成本是其他类专业人才培养成本的3~5倍。一方面,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学生的高投入不能保证毕业后获得比低成本专业更为优厚的经济收益。2003年,山东省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是1万元,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强省如江苏(1.3512万元)、浙江(1.4267万元)、广东(1.5763万元)相比差距明显,因而导致技能人才外流。
  
  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基地服务的措施
  
  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在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与协调半岛制造业基地要发展,必须人才跟进,没有一批素质较高、技能过硬、不同层次的产业技术工人作支撑,很难想象会有大批国内外资本注入半岛制造业基地。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分析,2006~2010年,第二产业年均增长将达到17%,2010年第二产业产值将达到1.23万亿元,占山东半岛总GDP的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将为20%,2010年将达1.02万亿元,占山东半岛总GDP的45%,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达到96%,2010年将形成完善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中国北方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照此推算,半岛制造业基地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235万人,按照产业的合理发展趋势,高、中、低层次人才梯度需求要达到合理比例,要求积极发展中职教育,适度扩大高职教育规模,为制造业基地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职业技术人才。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制定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发展、政策、经费、办学、资源整合等进行统筹协调。根据山东省政府的要求,各市、地政府应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经贸、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的职业教育工作。要着力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使职业教育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好地为制造业基地建设服务。
  加快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步伐,满足产业群建设人才需求半岛制造业依靠“扁平化”式“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机制,已初步形成以烟台汽车制造、威海轮胎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群,以即墨针织服装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群,以济南软件、青岛家电、潍坊光电子为主的信息及家电产业群,以淄博医药、石化为主的化工医药产业群以及烟台食品产业群五大产业集群。配合半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应加大专业调整步伐,重点发展以汽车制造与维修、船舶机械装置为主的33个专业以及857个专业点,以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为主的15个专业以及875个专业点,以服装制作与营销为主的8个专业以及117个专业点,以化学工艺、中药制药为主的8个专业以及55个专业点,以食品生物工艺为主的2个专业以及17个专业点。目前,由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职业学校热衷于跟风开设“热门专业”、“时髦专业”,而对社会需求量大、投入多、效益低的专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加工类专业缺乏热情,由此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也给整个社会就业造成压力。
  建设八大制造业实训平台,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实训场所与实训工位不足、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技术先进的设备严重缺乏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而严重损害了职业学校的声誉,已成为制约职教发展的“瓶颈”。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成本较高,人才培养相对困难,更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应根据半岛8个城市的发展定位,配合五大产业集群的城市职能分工,分别在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淄博、潍坊、日照、东营建设青岛家电、济南软件、烟台食品、威海船舶制造、淄博医药石化、潍坊光电子、日照服装加工、东营石化等八大制造业实训平台。
  搭建人才供求信息绿色长廊,开辟制造业人才需求直通车应由人事、劳动部门联合设立制造业紧缺人才擂台榜,定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职业院校可与人事、劳动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随时了解人才岗位需求变化,配合学校的专业调整、课程结构改革以及校本专业教材的修订。学校也可直接与企业搭建人才供需直通车,实施“订单式”培养、“双元制”教学,做到校企之间、专业与产业之间、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截止到2005年,制造业基地的“双师型”教师尚未达到占专业师资队伍总数50%的水平,因此,要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要积极改革职业学校的用人制度,允许职业学校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从社会上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的来源问题。要充分发挥五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基地的作用,采取“订单式”培训的方式,根据学校需要做好培训工作。
  建立起适应半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适宜、学校数量对等、人才结构合理的职教体系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摸清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按产业大类确立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以骨干专业为龙头,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积极参与,组建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推进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在发展规划、教材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等方面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基地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伟,张文忠.崛起中的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山东省统计局.200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5-02-26.
  [3]技术人才的短缺制约了山东制造业[OL].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2004-05-30.
  作者简介:
  齐守泉(1970—),男,山东济南人,硕士,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