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苏俊玲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创意产业的源起
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英国,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13项产业。在名称上,欧美称之为“创意产业”、“版权产业”,东亚地区则称之为“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
进入21世纪,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成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从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是“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日本也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则打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而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政府均已把下一轮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争做亚洲和华语世界的“创意之都”。
发展创意产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国家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可以与任何一个产业结合,给原来单纯的产业集体带来高额附加值。其次,创意产业强调文化艺术的市场化、商业化,通过为大众提供各种文化娱乐和文化服务,营造时尚的城市文化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再次,创意产业是新型的无污染产业,不仅不会掠夺越来越宝贵而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且还能够保护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合,为城市增添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最后,发达的创意产业可以体现城市的创新能力,为新一轮城市规划与功能再造提供新思路。
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的现状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价值的创意,更离不开能够将艺术、技术、市场融为一体的复合型创意人才,拥有大量的各类创意人才,是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我国的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但是,与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国际创意中心相比,处在发展期的中国创意产业还显得不太成熟,面临缺乏原创、人才匮乏、集聚不够、缺少中介等问题,尤其是相关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据悉,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这一比例是14%,在东京更达到15%。而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足千分之一。除了人员匮乏这一基本现状之外,我国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还存在下列问题:
缺少高端人才,导致原创作品缺乏以动漫产业为例,目前,动漫人才特别是动漫前期规划与创作人才以及后期营销管理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动漫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大量存在,加工车间式的运作模式,使得漫画家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难以形成高端创造型人才群体。网游行业的情况与此相似,在网络公司内部并不缺乏低端技术人员,但从事游戏研发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够搞出好的游戏脚本、掌握开发核心技术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高端创意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我国原创产品在选题创意、形象造型、故事内容、技术手段等方面很难与日本、韩国相抗衡,使得中国的动漫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打造出民族优秀品牌。
决策层过多干预,导致创意人才难以施展才华从广义上说,创意无所不在,然而将无形创意资源有形化,更多的是通过有决策权的管理层实现的,处于执行层的创意人员的发挥余地相对较少,只有当创意人员的创意与经营发展建议被决策层认可,融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才可能有发挥的机会。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并不是所有的决策层管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创意的重要性,对于创意的不信任、缺乏冒险精神与胆识魄力,使得决策层与创意人才之间往往缺乏沟通,导致一些好的创意被搁置起来无法实现,这是对创意人才的一种浪费。
创意从业人员的理解偏差,导致垃圾创意泛滥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经济,即在既有的文化产品基础上提升其附加值,因此同样应注重扎实的基础和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产生一个创意需要经过千百次的实验和遴选,并不是所有灵光乍现的想法都能成为创意。新想法出来后,经过多次验证,最终在实践中被采纳、运用,方可成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创意。我国很多从业人员对创意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创意就是绞尽脑汁想点子,越新奇、越古怪、越与众不同越好,于是过分追求标新立异,导致大量无法实现的垃圾创意出现。创意是有规律的,更是有根基和使命的,我们所倡导的应是积极、健康、符合实际规律的创意。垃圾创意表面上看是有趣而美好的,但由于不能实现,久而久之会对创意人才形成致命的伤害,最终导致创意枯竭。
创意人才过分强调个人经验,缺乏团队意识很多人以为创意是个人的事,如果某人具备了创意人才的各项特征,那么他的创意就一定会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然而,事实证明,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才是创意产生的关键因素,因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想会出现多次碰撞,能改变个人的固有思维模式。对于创意的可行性分析,更多的是通过团队实现的,没有一个团结的、充满锐意进取精神的团队,很难想象某个创意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
对创意人才过多地依赖引进,缺少培养意识引进创意产业人才与培养人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创意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孵化系统,形成有主体的创新团队。而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眼睛盯着海外,一心只想引进具有跨国背景的经营管理人员,忽视对企业、行业内部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导致用人成本大大提高,不利于本土创意人才的成长。
创意人才的开发与培养
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与技术高度联姻的产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具有特殊的要求。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相比,创意产业人才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一是富于想象,头脑灵活,乐于接受挑战;二是敢于创新,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三是年轻,有创意的激情冲动;四是流动性强,不愿意与所属企业或团体形成固定永久的关系。一般而言,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持续不断的组织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从近十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截止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与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韩国在1999~2000年遇到第二次经济危机时,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拯救了国家经济,其游戏产业在短短几年中之所以获得高速发展,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不能适应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变革,构建新的培养机制。以下是几点建议:
积极发掘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发掘需要时间、精力与财力的投入,不可能像传统产业那样,通过招聘的方式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而是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甚至是非常规的手段。例如,可以借助电视台举办的各种活动发现选拔人才,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主持人大赛、服装设计师大赛、梦想中国、创意盛典等,以及地方电视台的各种动漫设计制作大赛、广告创意大赛、网络设计大赛等,不仅使得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给主办方、赞助方带来了收益,既树立了品牌,又提高了知名度。此外,借助“猎头公司”的帮助也不失为企业挖掘创意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此类公司信息灵敏、目标性强,通常能够提供比较满意的人才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