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的研究综述

作者:范爱华




  摘要:随着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执业资格制度的广泛实行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专业认证越来越显现出重要性。对我国高校专业认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专业认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关键词:专业认证;高校;综述
  
  专业认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最早始于美国。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Professional)认证机构对独立设置或从属于学院或大学的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Programmatic)实施的专门性(Specialized)认证。近年来,随着我国执业资格制度实行范围的扩展以及国际上专业人才流动的广泛,专业认证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笔者拟通过剖析国内外专业认证研究文献,对我国高校专业认证的研究进程与主要成果加以归纳。
  
  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对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的开展逐步发展起来的。1986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评估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进行高等教育评估的专题考察,国家教委高教二司将所收集到的资料编译成由四个分册组成的《美国、加拿大高等教育评估》,对美国和加拿大高等院校的评估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其中第三分册主要是工科类专业的鉴定准则、实施细则、自评提纲、有关工程专业的鉴定指导方针以及专业鉴定调查组报告示例等,是我国最早介绍外国高校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实施状况的专著。夏天阳的《各国高等教育评估》、王冀生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以及王致和主编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详细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评估理论、评估标准与程序以及在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实践和作用。陈玉琨的《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引用了西方教育评估的现代理论流派的五种模式,即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的游离模式、反对者模式、应答模式,并从理论方面给出评估认证模式。在这些论著中,专业认证是作为其中的章节出现的。
  从期刊网上对相关文献的搜索来看,对专业认证研究较多的学者大致属于以下几个高校。首先是同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者对专业认证问题的研究更为详细和广泛;其次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者和教授。这些研究多侧重于工程专业方面。同济大学的毕家驹教授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师注册制度的积极倡导者,自1995年开始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情况,并介绍了华盛顿协议1997版的核心内容以及工程师资格的国际相互承认情况,较多地关注国际动态。后来的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国外当前工程专业认证的基本做法(涉及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近年来增加了韩国和日本),介绍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制度沿革、组织机构、认证过程、认证标准等方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建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和学者在发表的文献中对专业认证的标准、程序、作用,以及工程专业认证与工程师注册资格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李茂国等人就如何开展专业评估与认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为详细地研究了我国专业评估与认证的作用与功能、认证主体、评估与认证标准、专业评估程序和方法以及评估与认证结果的分析与利用等。王庆华的论文《英美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比较研究》对英国、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熊耕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进行了内外部动力分析,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的高度自治与分权制管理是认证制度形成的基本动力,并分析了社会时代潮流的推动与公众的需求等。
  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汪辉从国别的角度对专业认证进行了研究,他以美国的ABET、欧洲的FEANI以及日本的JABEE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其评估的特点与内容,探讨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应采取的对策。另外,还介绍了日本技术人员教育评估机构(JABEE)对高等学校相关工程技术专业的评估认证标准,同时介绍了JABEE评估认证机制成立的背景、认证过程与内容、评估认证对高等工程教育内容的影响、评估认证的特点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董秀华的博士论文《就业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质量认证制度研究》以专业认证与市场准入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对专业认证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等国的专业认证状况作了介绍,并对我国高校专业认证进行了有深度的分析探讨,是首篇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我国专业认证的论文。
  
  主要研究内容
  
  专业认证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我国在工程教育方面的专业认证研究进展较快,对专业认证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改革之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与跨越。张志英等人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分析,认为我国的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工程世纪”的问题,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问题,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问题等,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不明确的主要表现。李茂国等人认为,工程教育专业评估与认证是国家认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我国工程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就如何开展专业评估与认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专业认证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论证。
  专业认证主体与专业协会作用的研究在专业认证主体的建立上,众多论文积极倡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专业化组织为主体”的统一的全国性工程认证组织机构,使工程认证制度从此走上专业化道路。李茂国等人强调了政府部门授权委托,利用现有专业学会的权威与资源,结合产业界人士进行评估与认证的积极作用,认为这样既有助于克服评估的行政化倾向,又能有效增强评估机构的权威性,提高评估认证的公信度。张彦通认为,应从国家层面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工程师组织和工程教育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应当学习和借鉴外国评估与认证机构的成功经验,组建专门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并且应由教育界、工程界联合参与。专业协会的介入机制是指专业协会协助高等院校一同完成对高校专业人才的终身培养。孙春玲等人对工程管理专业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介入机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在发达国家工程管理人才的教育过程中,专业协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建议为适应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国际互认的需要,完善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韩晓燕、张彦通指出,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实施专业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首要条件,并介绍了香港工程师协会以其服务性、权威性和国际化视野对香港工程教育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专业认证组织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例,即借助已有学会的工作基础,建立独立权威的认证组织,探索我国专业认证组织的构建方向。
  专业认证标准与认证程序的研究在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上,强调当前我国所建立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程序和认证标准一定要借鉴国际社会的通用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在具体工作的组织上,应先选择有基础的专业开展试点工作,而后逐步推向其他专业。此外,还有研究人员提出应注意工程教育认证的层次性问题等。张文雪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标准,进而提出了借鉴国际惯例,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
  专业认证与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关系的研究张彦通等人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尚未真正建立,专业评估与认证的国际互认问题也处于探索阶段,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工程师组织和工程教育组织开展这项工作。认为应当学习和借鉴外国评估与认证机构的成功经验,组建专门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并且应有教育界、工程界联合参与。李茂国等人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师认证制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并分析了我国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现状,评介了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思考。马克和等人阐述了执业资格制度作为一种中介制度对维护社会公正、规范行业秩序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执业资格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与高等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等专业学历教育直接影响着我国执业资格制度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我国的执业资格制度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高等教育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与执业资格制度相协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