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高职院校实用性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作者:刘 晓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用性较差的突出问题,应在深刻剖析原因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在高职院校构建实用性英语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在高职院校构建实用性英语教学体系的途径进行探索,以此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用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手段、测试方式、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学生虽具备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但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却较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较差。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实用性英语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国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面对一场迅速到来并席卷全球的英语冲击波。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推动着英语由一种使用广泛的语言变成无处不在的技术符号系统,由人际交往的话语工具变成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标准中的标准,由过去升学的“敲门砖”变成进入跨国公司、现代企业及其卫星企业就业的职业附加能力。在“开放原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搜索技术”等一系列创造着大量就业机会的新鲜事物面前,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不得不认真考虑我们的英语教学,充分体现应用性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实用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用性较差,不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导致英语实用性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难以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英语语言环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实用性离开了语言环境,英语的实用性无从谈起。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与用、学与用脱离,课内与课外、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英语学习与校园生活剥离,使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大大降低。英语课外应用是课内英语学习的一种延伸与教学支撑。应学以致用,多用才能学得深,多说才能讲得自然,多写才能写得优美。英语学习应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英语学习应融入校园生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意义,使英语学习变得更为轻松。课内与课外、英语与专业、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是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差严重影响着英语教与学的实用性多年来,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其说是语言教学,不如说是学科教学,没有建立“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模式。作为学科教学,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的是英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结构,强调的是记忆和机械操练,而在教学中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交际性、工具性与人本性的特点,而英语的交际性、工具性与人本性直接关系到英语的实用性。学科教学和语言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不同的观念。学科教学注重教师“授业”,而语言教学关注课堂师生互动,关注语言交际,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关注学生的语言和个性发展。过分强调英语学科知识结构常常会使英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大学英语师资建设相对滞后影响着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近年来,高职院校蓬勃发展,不少中等学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内涵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依然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调,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英语教材体系不能适应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有所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实用性的发展。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由于文理通用,偏重于语言基础,专业性、交际性不强,适应性较差。脱离了实用性,教材便失去了生命力。
  
  高职院校构建实用性英语教学体系的途径
  
  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是区别“中职”与“高职”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构建实用性的英语教学体系是一场涉及全校的教学改革。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经过多年不懈的改革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实用性为主要特征的英语教学体系框架:在时间上,打通学期限制,分阶段递进,实现从高中阶段到未来就业5个学期不间断学习;在空间上,推倒教室围墙,全方位组织,营造弥漫整个校园的英语学习氛围;在内容上,超越单纯语言学习思维,与专业技术和工作实务相结合,增强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在形式上,突破课堂局限,多种方式并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学习评价上,坚持过级标准与鼓励竞赛相结合,把被动学习的压力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教学实施中,根据需要构建新的秩序,学生分层学习,教师分类指导,院、系、处、室分工协作,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此,我院全面规划、统一部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整合课程要素资源、加强管理保障质量,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英语教学团队我院英语教学团队比较庞大,我们以英语专业教师为骨干,组建了三个大学英语教研室,由应用外语系领导,承担每年二百多个班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以学生辅导员为督导力量,除一部分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承担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任务之外,全体辅导员都要负责组织学生英语早读和英语过级考试的强化训练;专业课教师要在自己的专业课中进行双语教学,把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有一支队伍就是英语成绩好的学生,组织他们担任“小先生”,负责每个班的早读辅导,与学习后进的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在各种课外英语活动中成为核心。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努力营造弥漫整个校园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英语学习对条件和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我院一直重视环境和条件建设。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学院拥有了投资1000多万元、校内主干速率达1000M、到桌面速率100M、有3000多个站点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语音教室达到每100名学生85座、教学用计算机达到每100名学生85台,为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整个教学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基础平台,大学英语课程实现了全程多媒体教学。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我院还将投入1000万元以上建设更加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软性工程,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了英语早读制度,每个班级在学生辅导员组织下,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第一节课之前,开展英语早读活动,任课教师到教室巡回指导。这个制度推行几天不难,但长期坚持并不容易,为此,学院加强了领导,各教学系制定了相关管理措施。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各系都有外教和英语教师参与辅导的英语角,由应用外语系组织全校学生参加英语演讲、竞赛等活动,支持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全校每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达三十多万元。三是建立大型英语听力学习教室,将英语教学软件与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共享,根据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提供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自制听说平台、英语学习网站、口语学习网页、BBS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四是建立英语广播电台,早晚播出英语教学节目,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资源。五是直接开展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师生交流,近五年来,民政系、社会工作系、殡仪系等与香港理工大学、城市大学等高校之间的交流近20次,参加交流的师生达300余人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