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影响职业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王 丽




  (三)教师方面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目标,建立一支选修课的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选修课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强化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动态联系。确保选修课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教师不但能开出必修课,而且能开出高质量的、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制度对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由教学主宰变为学生选择的对象,依靠自身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赖。选修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专职、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主。选修课的实施主体是广大的在职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课程理论基础,责任心强,经过适当的培训,大多能较快地适应选修课的实施与教学。同时,选修课的设置对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挑战,为了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可聘请有一技之长的专家能手、技术人员担任选修课的教师,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即由实践指导型教师组成兼职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提高选修课教师的素质。对教师来说,开设选修课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尽管他们实施必修课的经验十分丰富,但缺乏开设选修课的经验。同时,由于每位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任务重,而且选修模块多,每一模块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新,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加强选修课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脱产培训,即搞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工作,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满足职教师资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更新和教师综合能力的再提高教育,使他们尽快胜任选修课的教学。对于部分专业知识丰富或技术精湛但缺乏教学经验和课程必要修养的兼职教师要进行培训,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管理,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
  正确认识选修课的教学特点虽然职业学校的选修课与必修课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选修课的目标旨趣、任务功能、教学途径和方法乃至考核评价自身的特点,不能直接将必修课的教学法简单移入选修课的教学中,而应当深入选修课的教学研究,例如采用诸如专家讲座、实地参观、讨论、岗位实践等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职业学校的选修课侧重于拓展学科的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关注的是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今后就业的问题,有较大的弹性,随着社会的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因此要求教师注意研究选修课的特点,根据选修课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实施教学,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进度表,认真备课,确保教学时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或探索某种事物而产生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课程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采取多种方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适当填充一些与课本有关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针对课程组织一些小游戏,可以在授课中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或是补充一些该领域的前沿信息等。另外,适当布置一些可增加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的课外理论或实践作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技巧,加强自身的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激情活力来感染学生。
  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选修课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选课动机和学习态度,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能够体现选修课本身特点和要求的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和刻板的考核模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内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等,努力探索新的、灵活恰当的考核方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定量分析概述》这门选修课主要应当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就业指导》课程可以采用模拟招聘现场,逐个面试的方式;语言类的则可以适当采取口试的方式。
  总之,选修课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和岗位要求,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提高职业学校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培养高素质适用型人才目标的保障,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严建雯.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03,(3).
  [2]周臣.关于评价高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
  [3]张秀琴,李涛,王守忠.高等学校选修课设置和教学的现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作者简介:
  王丽(1973—),贵州安顺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分制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