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关于中职财经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作者:杨 昕




  摘要:中职财经专业课程的改革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内涵以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中职;财经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内涵;实施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许多中职学校出现了以“升入高一级学校”为目标的办学倾向,在客观上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发生偏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状期待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传统的财经学科教学以严谨的学科体系为知识架构,以规范的理论讲解为知识传输的途径,忽视了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显然,这种课程体系不可能完成中职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为此,教育部指出职业教育应确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江苏省教育厅于2005年底启动了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提出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因此,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培养真正的技能型人才是时代赋予中等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
  
  “以就业为导向”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是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不只是提高某个岗位的技能,还应使学生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有能力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就业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包括获得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改理念,我校中职财经专业确立了以培养能够满足就业岗位实际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为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力求将社会需求和个体素质培养相统一。
  
  财经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平台”和“专门化方向”两个阶段的模块课程
  财经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政策指导,包括教育方针、职教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尤其是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第二是理论引导,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系统论及当代职教课程论。第三是现实基础,即国外的先进经验,如CBE、MES、“双元制”等以及国内蒋乃平先生研究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等。
  市场分析,确定财经专业的专门化我们首先对财政局、劳动局、常柴股份有限公司、金蝶财务软件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十多家国有、集体、中外合资等企业进行调研,明确了财经专业在常州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了解了财经岗位(群)的各类人才需求和财经专业在常州地区就业市场的前景,由此确定了该专业的四个专门化,即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和商务文秘。
  职业分析,细化专门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课题组在确定了财经专业的四个专门化后,分别进行工作分析(或叫职责分析)和任务分析(或叫专项能力分析)。以各专门化所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为代表,借鉴了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模块(CBE)的DACUM表,参照了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等有关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和技术等级标准,并将其细化,剖析从事这些岗位(群)所具备的专项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知识和能力结构图。
  形成目标,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两个阶段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题组在分析了财经类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确立了各阶段、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构建了“专业平台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两个阶段的模块式课程体系。(1)“专业平台课程”阶段开设的课程模块,其依据是各专门化所共同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专门化方向课程”阶段开设的课程模块,其依据是各专门化方向课程所特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还要兼顾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与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相沟通。财经专业的“专业平台、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如图所示。(2)“专业平台课程”集合了整个财经类职业通用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有利于学校师资、教材、设备建设,在课程设置上较好地实现了以“不变应万变”,解决了劳动力市场的波动性和教学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在设计“专门化方向课程”时,使各课程的内容尽可能同财经类社会考核标准相接轨。随着我国职业分类的推出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学生通过财会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可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财务软件的考试;通过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商务文秘等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可参加营销师、单证员、秘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就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二)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构建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综合性和先进性,以实用为原则,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动手训练机会。学校改变了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设立会计记账公司,学生经过实训,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满足了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模拟超市、模拟银行、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室等校内实验、实习设施,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营造职业氛围,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学校本着实习与就业挂钩的原则,与周边地区的行业、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协议,使学生实习可直接顶岗锻炼,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为适应财经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编写具有职教特色的与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材,力求做到每个实践环节都有实践教材。例如我校编写的《凭证账簿技能》、《报税实务》、《出纳实务》、《市场营销实训》、《电子商务运作》、《外贸单证实训》等校本教材已投入财经专业实践教学的使用。
  进行项目教学,探索实践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促进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财经专业课程学习的整体要求,我们设计了若干“全真”或“仿真”的技能项目任务,以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例如在《凭证账簿技能》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代表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给各组相同的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由学生模拟岗位要求来进行“原始单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结账——报表”的核算,由教师最终点评各组的成绩。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形成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