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状况及去向的调查

作者:王宏高




  摘要: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及流失生去向的调查,分析中职生流失的原因,指出流失生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探讨减少中职生流失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流失生;调查;原因;去向;措施
  
  职业教育是中国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中职毕业生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企业第一线,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占初中毕业生50%的中职生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就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下降、在校生难以管理、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障碍、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等等。本文旨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以及流失学生的去向进行调查,并提出关于减少中职生流失的几点措施。
  关于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状况的调查
  中职生的流失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已经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招生,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受到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我们对2006年在校生人数规模不等的36所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和技工学校)进行了中职生流失情况的调查。36所学校的在校生为79600人,其中流失人数为2383人,占在校生人数的3%,除去转入的学生356人,流失生中约2000人没有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详见表1。
  
  注:1~8为省会学校;9~19为省管或市管学校;20~31为县级或区级管辖学校;32~36为民办类学校。
  在调查中发现:(1)流失的男生比女生多;(2)工科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如机电维修、电工等专业(对应表1中的学校序号为10、13、18、19、23、24、30等)的流失生比商贸类专业(对应表1中的序号2、4、5、15、17、21、26、27、31等)多;(3)民办类学校的流失率比公办学校高。调查中还发现,县级及区级管辖的学校比外地学校流失生要少得多,流失率大部分在3%以下,也就是说,省管或地市管的学校(省会城市的学校除外)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自理能力差,其次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市不允许初中毕业生到其他地市读中职,三是生活费用要比在外地学校就读省很多。
  
  学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流失率为3%,若每个市(地市级)每年初中毕业生以5万计,按1∶1的比例升入高中学校学习,其中有2.5万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如按以上流失率推算,每个地区流失约800名学生,这些学生的流失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教育部门及教育主管门仍然存在重普高轻职教的现象虽然中央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仍然将重点定位在普高,教育部门也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情况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因此,初中学校从来没有把进职校学技术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而只是把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看作是不得已的选择,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将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初中毕业生作为“差生”的代名词,从而使考上中职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在质量上没有出现质的飞跃。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之后,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真正地学到技术,有些号称上万人的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无任何技术含量、凡是身体健全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严重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在校时一碰到问题往往首先选择退学。
  为父母读书,无学习动力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有厌学情绪,父母认为放在家里不放心,出去打工年龄又小,家长出门去赚钱,送到学校有人管。迫于家长的压力,这些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就读,但他们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稍有不顺心,就会选择退学。
  经济困难因经济困难而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习成绩较好,但交不起普高的额外费用,不得已读中职学校。读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到职校后,看到富裕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于是消费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家长令其退学;内向的学生则有失落感,产生自卑心理,自行悄悄退学;有的则因不拘小节,经常私自使用同学的东西,遭到同学的厌弃,不得不退学。
  厌学及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落后这部分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在初中时学习较差,有的学生毕业后连分数、百分数的加减法也不会。进入中职学校后,不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方式,再加上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不当,例如,有的学校数理化、英语等课程占据很大的比重,在管理上以学生在校不出事情为主要目标,很少组织兴趣活动,课外活动基本上是自由活动。一些新办的职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不具备,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学生也很容易选择退学。
  其他有个别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学校及家长同意便擅自出走,虽然是极个别现象,然而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容低估。
  
  有关流失生去向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有近两千名学生没有回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而是流向社会。我们通过电话询问、信函咨询、访问(含访问流失生本人及流失生的同学、老师、老乡、亲属等)的形式调查了138名流失生的去向,见表2。本调查为随机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退学的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流入社会:
  转学约占调查人数的10.9%,与表1中转学率基本相符。这部分人往往适应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不是很稳定,大部分转入所在的市县学校就读。
  打工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率较大,约占调查人数的24.6%,退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厌学情绪。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技能,往往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工资待遇较低,一小部分女生从事的工作不详。大部分学生未满18周岁,少部分未满16周岁,笔者认为,他们过早打工对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家务所占的比率较大,约占23.2%,他们的家长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读中职没有什么前途。这部分学生以女生为主,一般比较内向,退学后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做家务及其他工作。
  自由以男生为主,约占调查人数的21.0%,他们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大都在外打工或家长虽然在家却想管也管不了。他们在校期间表现较差,有部分学生退学后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如整天泡网吧、偷窃、打架斗殴、敲诈学生钱财,有的与社会上的流氓团伙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读大学这部分人主要是三年级的退学生,就读一些非法招生学校,其目的是混一个大学文凭,至于文凭有没有用,国家是否承认,这些问题他们并不去考虑,且就读的大学从不需要验证高中段教育的毕业文凭。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退学的学生中,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的几乎没有。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学生流失是一个普遍现象,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失生的去向问题没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流失群体如不及时加以疏理必将影响社会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中职生流失率的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试提出以下意见与措施,以减少中职学校学生的流失。
  

[2]